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油價上漲也有好的一面

2006年4月14日

鑑於伊朗核危機以及奈及利亞石油供應不暢等因素,本周三,倫敦原油市場的價格再次刷新了歷史記錄。北海布倫特原油市場的油價曾短期攀升至每桶69,71美元。美國輕油價格也一時上升至每桶69,53美元。但油價飆升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因為,它迫使人們尋找解決方案,促使人們更為積極地投入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利用之中。

這不是加油,而是加液體黃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油價飆升的報導令人深感不安。國際能源機構報導說,奈及利亞石油供應的中斷以及伊朗核危機造成的不穩定局勢致使每桶油價接近70美元。國際能源機構估計,世界範圍內的石油消耗量自上一世紀70年代以來已經增長了一倍,在未來的25年內還將提升50%。

石油供應短缺,但需求量卻在不斷增加-諸如德國等原材料貧乏的工業國家鑑於礦物油的進口額為97%,在短時間內無法擺脫油價暴漲所帶來的不利。德國駕車族在加油站對此的感受最為深切-復活節期間,油價再次狂升。但將油價飆升歸咎於人為哄抬油價的投機商無濟於事。因為即便在期貨市場也必須遵循供求關係原則,在期貨市場,人們只需估測未來的發展走勢,從而防患於未然。期貨市場的運作一切如舊,它向人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號:那就是石油已成為緊缺和貴重物資。報怨和寄希望於未來均無濟於事-石油供應充盈的美好年代已一去不復返。

但油價上漲也有有利的一面。人們當然可以報怨說,每桶油價增加10美元會使經濟增長率下降半個百分點。不過,油價上漲也可使人們清醒地意識到,世界能源儲存實在是太寶貴了,用於為不保暖的房屋提供暖氣,開車去信箱寄信,或是乘坐廉價飛機周游整個歐洲所消耗石油實在是太可惜了。

但是,人們也可以從油價上漲的不利中爭取最大益處。它強迫人們調整現有的能源政策;它也強迫工業界引入更為有效的生產程序,強迫消費者使用節能汽車和供暖系統,迫使能源生產商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利用的投資。尤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尚有許多潛力有待開發,因為現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只佔德國能源消耗量的近5%-在許多其它國家,可再生能源所佔比重甚至低於德國。唯有充分利用光能、水能、風力發電以及地熱等各種不同渠道的能源,才能使人類徹底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油價越貴,旨在減少對石油依賴的革新項目就會更有意義。由此看來,油價還可以繼續上漲,儘管開車族在加油站報怨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