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飆升
2012年3月3日
誰"掏癟"了哥的錢包?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2月,德國司機不得不面對創下歷史新高的汽油價格。與此同時美國人最近也飽受燃料價高的困擾。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在過去一年中漲了幾次燃油附加費。其理由是:在去一年中,原油價格一直高居不落,目前看來,今年情勢也不會有所好轉。
二月初,德國聯邦統計局數字顯示,2011年德國企業每進口一噸油平均支付了583歐元,此前的最高紀錄是在2008年,當時的價格是506歐元。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合夥人范德斯魯特(Arnoud van der Slot)表示,去年發生的"阿拉伯之春"革命使得石油價格一路飆升。他還補充道,和2010年相比油價上漲了20%左右,而根據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和墨西哥這三個在過去預測非常準確的石油出口國預計,在2012年的石油價格將繼續上升。按照他們估計,未來每桶原油的平均價位大約在111美元左右。這個數字比2011年高了15%左右。
"扼住咽喉"
伊朗核計劃爭端無疑讓油價雪上加霜,特別是伊朗放話威脅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後,油價隨之上漲。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伊朗和阿曼之間,是海上石油運輸的"咽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之一,也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這些石油輸出國向世界各地運送石油的必經之路。僅去年,約五分之一的全球石油開采都是通過這個海峽運輸出來的。而這些原油的目的地主要是亞洲國家、美國或西歐。日本石油進口量的四分之三,中國石油進口量的一半都是通過這條海峽運送。
歐盟將從今年7月起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早些時候伊朗曾對此作出回應,宣佈自己主動暫停供應石油,並停止出口石油到法國與英國。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評論指出:"因為法國和英國幾乎沒有從伊朗進口石油,所以伊朗宣佈的這個停運消息對伊朗本身影響並不大。"不過這個停運消息足以讓石油價格進一步上漲:"而這個效果應該是伊朗的真實意圖,因為所有歐盟國家將因此為他們的抵制決定受到'懲罰'。"
今年夏天開始實施禁運後,雖然可以從其他國家,比如從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石油,以取代伊朗的供應,然而,這些油也需通過水路從霍爾木茲海峽運出。而霍爾木茲海峽在伊朗控制之下。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柯爾斯滕‧韋斯特法爾(Kirsten Westphal)分析道,市場情緒緊繃,是推高油價的首要原因。
哄抬油價
不僅僅是政治不穩定因素使油價上漲,根據漢堡的專家斯特芬‧布寇德(Steffen Bukold)分析,油價升高還有明顯的市場投機炒作痕跡。幾個月以來,歐美和日本的央行使金融市場充斥著尋求投資獲利空間的廉價資金。因此,股票價格也一路飆升,而對原材料的需求也在價格回落一段時間後再度回升。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就是原油,金融市場對油價影響到底有多大雖難以確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助長了油價上升的趨勢。
對歐洲的影響
以往,工業化國家經濟蕭條時期對石油的需求量下降,往往使其價格下跌。不過,現今新興市場和中國石油消耗量很大,因此,對油的需求將不會減少,而高油價無疑會給已經受創的歐洲經濟增加更多的負擔。德國工商總會預測,如果油價在今年突破每桶120美元大關,可能意味著德國國民經濟要為此額外多支付500億歐元。
作者: Insa Wrede 編譯:文木
責編: 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