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國到德國的單行道

作者: Kate Hairsine,責任編輯 瀟陽2008年1月23日

以盛產白葡萄酒聞名的法國東部阿爾薩斯地區(Alsace)不僅在歷史上與鄰國德國有過難以劃清的界限,在德法簽訂友好條約45周年的今天,阿爾薩斯人與德國更是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繫。不過,這一聯繫更是像是一條單行道。

阿爾薩斯首府、歐洲議會所在地斯特拉斯堡圖片來源: dpa

格奧吉塔.馬米洛女士每天要坐公共交通一個半小時從阿爾薩斯的一個小村莊到德國的卡爾斯魯厄市上班,這一來一回就是三個小時,就是26年。馬米洛女士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到德國開始做秘書工作的,當時阿爾薩斯地區經濟不景氣,沒有適合她的工作。現在,她已經十分習慣和喜歡自己在德國的這份工作,她已經不考慮還回到阿爾薩斯找份工作。

像馬米洛女士這樣的人在這一地區多的是。德國巴符州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大約有2萬8000人每天從阿爾薩斯到鄰近的德國上萊因河地區工作。這更像是一條單行道,因為相比之下,從德國每天到阿爾薩斯地區的德國人只有300人左右。

這一跨境工作的人潮始發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德國正逢戰後「經濟奇跡」的高峰,上萊因河地區的德國公司勞動力緊缺,而鄰近的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的人口由於歷史原因說的其實是一種屬於德語方言的語言,那裡自然就成了德國公司招募員工的地方。第一批招募來的外籍勞工大都是年輕人,他們沒有受到完整基礎教育,只能在工廠的流水線上做簡單的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來德國工作的阿爾薩斯人口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如今他們當中有各種年齡和各種教育背景。

著名的米西林輪胎廠在卡爾斯魯厄有一個工廠,那裡的大多數工人都是阿爾薩斯人,有900多人每天往穿越德法邊境上下班。這個工廠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有些員工已經是家裡的第三代在這裡工作了。雖然工廠裡來自阿爾薩斯的員工都能講德語,工廠中所有的招牌還是德語和法語雙語,以嚴格防止因為語言誤會發生安全事故。

馬米洛女士的丈夫也像她一樣每天從阿爾薩斯到德國這邊工作。他在靠近阿爾薩斯的賓士汽車廠工作,他的工友中很多都是他的阿爾薩斯老鄉。如果是上早班,馬米洛女士的丈夫要凌晨3點半就起床,但他寧願這樣辛苦,也不打算回到阿爾薩斯找份工作,因為賓士車廠給他的薪水很高,他不可能在阿爾薩斯也找到一個他喜歡而且薪水也差不多的工作。

跨國奔波的另一好處也是巨大的,它直接影響到直接的收入水準。在德國工作的阿爾薩斯人交納個人所得稅是按照法國的稅率,而社會保險則是在德國這邊交,而德國是個人所得稅很高,法國是社會保險費高。兩項支出的避高就低,就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除了直接的經濟原因,文化差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馬米洛女士寧願每天在路上跑三個小時,也不願意遷居德國。她說,她雖然喜歡這裡的工作,但是卻不喜歡德國這邊的生活,她覺得德國人傲慢,喜歡指手劃腳,喜歡告訴別人該做什麼和該怎麼去做。

與阿爾薩斯人不願意到德國定居的趨勢相反,近年來,「移民」阿爾薩斯的德國人越來越多了。在過去的20年裡,已經有1萬5000名德國人將家安到了阿爾薩斯,因為阿爾薩斯的房地產便宜,交稅也少。當地人形象地說,這些德國「移民」其實只是晚上到阿爾薩斯來睡個覺。因為他們平時工作在德國,業餘生活也是在德國,朋友圈子也在德國,他們根本不願意融入阿爾薩斯的法國人當中。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