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國大餐艱難的中國路

李魚/洪沙(法新社)2015年3月19日

法國的飲食文化雖然久負盛名,是當地人的驕傲。但換了地方,比如到了中國,勝算的概率並不很高。

Galerie - Kulinarische Spezialitäten
生蠔在法國餐裡是美食,但中國人不愛生吃生蠔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國大餐本來可稱天下無敵,現在,它的聲譽不如從前。去年英國一份雜誌評選的全球50家最佳餐館的名單上,法國的只有5個名牌店家入選,前10名中居然全部落選。

面對不斷增強的競爭,也為傳播法國久負盛名的飲食文化,由40家法式餐廳組成的團隊在北京進行包括6道法式大餐的表演和講座,展示法國菜系的特殊佐料以及特殊的工藝手法。這也是法國的一種外交攻勢。法國大使在北京做東,邀請了160名當地的社會名流以及巴黎駐香港及上海的總領事。

不過,為中國觀眾上課受到的挑戰超過任何一個地方。最大的問題是語言。很多法國特產是根本無法翻譯的(如gougères、mouillettes、mignardises等)。

在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烹調行業的很多術語都是用法語表述,但這到了中國可就犯難了,中文裡沒有對應的漢字詞匯,翻譯只好竭盡可能描述盤子裡的食物。

只是參加這一活動的許多法國餐廳網頁上沒有提供中文服務,這樣套餐的中文名字便不得而知。有的點擊"當地語言"後進入英文狀態。

盛在杯子裡的法式沙拉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tockfood

不管怎樣,第一次法國大廚的授課表演還是展示了文化的一面,同時中法文化的差異也得到充分體現。一名在生活娛樂領域工作的女士說,"大多數中國人不生吃生蠔,而多半是烤了吃。"還有許多中國觀眾對法國小果點和藍黴乳酪表示深感困惑。

中國美食

中國的飲食文化可以千變萬化,提供種類繁多的各系菜餚。一桌菜上來,大廚要調配出冷盤和熱炒,不管是在盛夏還是寒冬,冷熱搭配同氣溫無關,這便是中餐區別於其它國家的飲食文化的特別之處。這裡的冷和熱指的也是使用食物的性質,有些食物時"涼性"的,有些則是"上火的",而這些概念也很難譯成西方文字。比方說,羊肉和雞肉是"熱性的",紅茶和荔枝是"溫性的",而鴨肉、草莓以及綠茶則是"涼性的"。根據魚的種類的不同,魚可以是涼性,也可以是熱性和中性的。

吃西餐: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圖片來源: Imago

一般而言,人們需要在各種食物間進行調配,找出冷熱的平衡,而且飲食的色調也很講究。中國飲食文化所說的五味是:酸、甜、辣、咸和苦。

吃法餐,還很陌生

自助餐時,中國人喜歡往盤子上放上所有的東西,沙拉、魚、肉、蔬菜,然後再添上米飯、一塊甜點、一塊巧克力煎餅,用筷子吃各種菜。

怎樣使用餐具也會出現不和協的地方,特別是當特殊的餐具比如蝸牛專用叉出現時。一名中國女觀眾說,"當我第一次吃法餐時,用右手拿著叉子,直到一位朋友對我說,換隻手。"她在一家美食網站工作,她說,當時她非常窘迫。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