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Auswanderung als Druckmittel

2013年1月8日

法國演藝界明星移民成風。有人是為了避免高稅賦,也有人是為了向法國當局施壓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R) greets French actor Gerard Depardieu during their meeting in Sochi January 5, 2013. French film star Depardieu arrived in Russia on Saturday to meet President Putin, who granted him citizenship after a public spat in France over his efforts to avoid a potential 75 percent income tax. Picture taken January 5, 2013. REUTERS/Mikhail Klimentyev/RIA Novosti/Pool (RUSSIA - Tags: POLITICS ENTERTAINMENT) THIS IMAGE HAS BEEN SUPPLIED BY A THIRD PARTY. IT IS DISTRIBUTED, EXACTLY AS RECEIVED BY REUTERS, AS A SERVICE TO CLIENTS
圖片來源: Reuters

傑拉爾‧德帕迪約(Gérard Depardieu)如果不是那麼有名,這事件也許不至於引發如此多的關注。而如果他不是如此有名,他移民俄羅斯的願望也無法如此快地實現。無論如何,作為法國及國際著名影星,他轉成俄羅斯籍後,俄羅斯以及普丁的形象得到了加分。

稅賦之爭

起初,德迪帕約似乎是準備立刻移民比利時。去年秋天,為了避免法國過高的所得稅,他在那裡買了一棟住房。法國總統奧郎德(François Hollande)當時提出計劃,從2013年初起對資產過百萬的富人徵收75%的所得稅。後來,該法案被憲法委員會臨時叫停。

德迪帕約當時表態,稱正因高稅負而計劃移民比利時。法國總理埃羅(Jean-Marc Ayrault)旋即抨擊的德迪帕約"不愛國"。各方爭執不斷激烈,所波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廣。現在,法國不僅僅在討論德迪帕約本身的移民意願,歐盟各國並不一致的稅法也是爭議的焦點。演藝界人士的高收入和法國電影業的艱難現狀,也是人們觀注的重點之一。

普丁漁利

傑拉爾‧德帕迪約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迪帕約還沒有動身前往比利時,半路裡卻又殺出個俄羅斯。12月20日,俄總統普丁表示,他的老朋友德迪帕約如果需要,可以獲得俄羅斯國籍。就在上周,普丁簽署了法令,並在周六(1月5日)當著各國媒體將俄羅斯護照遞交給德迪帕約。在俄羅斯西南部的莫爾多瓦,還為德迪帕約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宴會。

而對法國,德迪帕約則再次表達了不滿。他在一份公開信中表達了自己對俄羅斯、對老朋友普丁的熱愛,他說俄羅斯有"偉大的民主制度",允許人民展開"幸福的生活"。德迪帕約的言論引發了不少憂慮。

分析人士則認為,普丁授予德迪帕約俄羅斯國籍,其實是政治考量,借國際影星的光環來提升總統本人的支持率。俄羅斯記者安德烈‧格拉切夫(Андрей Грачев)在反對派媒體《新報》(Новая Газета)載文指出,眼下正是普丁越來越受質疑的時候,偏偏這時候德迪帕約強調了他和普丁的友誼。俄羅斯作家愛德華‧利莫諾夫(Эдуард Лимонов)則呼籲,既然德迪帕約拿到了俄羅斯護照,他應該在1月底來莫斯科參加示威活動,抗議當侷限制集會權利。法國哲學家安德烈‧格魯克斯曼(André Glucksmann)也表示,他為德迪帕約與普丁的親密友誼感到羞恥。

哈"俄"成風

法國樂壇天後米雷耶‧馬蒂厄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隨著德迪帕約的高調移民,其他法國知名人物也紛紛跟進,將移民國外作為對本國政府的施壓手段。老牌演員碧姬‧芭鐸(Brigitte Bardot)同時也是動物保護主義者,她曾經多次對擊斃兩頭患病的馬戲團大象的計劃表示憤慨。現在她也表示,要緊隨德迪帕約的步伐,計劃盡快和普丁見面。

法國樂壇天後米雷耶‧馬蒂厄(Mireille Mathieu)則在去年9月到訪莫斯科時,嚴辭抨擊俄羅斯女子樂團"暴動小貓"(Pussy Riot)。後者此前在莫斯科的教堂裡進行行為藝術表演,表達對普丁的抗議;多名成員之後被俄羅斯法庭判決涉及流氓行徑,且煽動宗教仇恨,另外兩名樂團成員則被放逐國外。全球許多演藝界人士都紛紛表態支持樂團,抨擊俄羅斯司法當局。而法國歌手馬蒂厄的舉動卻恰恰相反。

作者: Günther Birkenstock 編譯:文山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