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的「兩個中國」

2009年10月15日

10月14日,本年度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正式開始。來自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近40萬展商在這個全世界規模最大、最為重要的"圖書秀"上展示自己最新的作品和出版理念。作為主賓國的中國也在佈置精美華麗的主題館盡展中國悠久的文化史和近年來文化市場的飛速發展。就在主賓國官方代表團100多位作家代表中國展現"軟實力"的同時,一些對北京政府持批評意見的所謂異議作家也通過他們的方式展現中國的另一面。德國之聲記者綜述如下。

參觀者關注中國文化圖片來源: DW

10月14日早上10點整,在法蘭克福書展論壇一展廳是本屆書展主賓國中國主辦的一場研討活動,由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德國蒂森基金會共同主辦,討論主題為"全球一體化中文學的獨創性和融合性"。主持和參與討論的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負責人、北大德語系的資深教授、中國作家以及德國漢學專家、作家和蒂森基金會的代表。一個小時的討論內容主要圍繞如何通過翻譯文學作品,促進不同國家作家和讀者之間的交流。即使深受另一種文化文學的影響,也同樣不妨礙保持本國文學獨創性等。也許是因為探討的話題過於專業,因此台下旁聽研討的人遠不如展館裡參觀和拍照留念的人多。討論沒有過半,已有不少聽眾退席。

14日上午11點,在3號展廳一個不足20平米的展台前已經聚滿了德國媒體的工作人員以及書展訪客。這個展台就是德國筆會PEN的展台。德國筆會和獨立中文筆會共同舉辦一個主題為"文學與權力"的討論會。由於聽眾將展台及走道圍得水洩不通,以至於討論會主持人、獨立中文筆會主席廖天琪女士也費了一番周折才走到主講台前。參加討論的嘉賓有中國異議作家、環保人士戴晴,撰寫《民以何食為天》的周勍,以及旅英作家、剛剛完成新作《北京植物人》的馬建。

中國作家戴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戴晴在講話時開門見山地說:「我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裡表達原本我想在我的故鄉北京表達的話。開幕式上習近平說代表13億中國人參加書展,我並不覺得我和我的一些作家朋友被他代表了,因為我們的書被禁止,我們出國受到限制。而習近平在講話時隻字不提中國的新聞管制,隻字不提中國的書號還是由國家發放,隻字不提被大家要求了多年的遲遲沒有出台的新聞法和出版法,也隻字不提赫爾塔•穆勒獲諾貝爾文學獎。穆勒在作品中反專制。我倒覺得,穆勒代表我們的地方更多一些。」

正在德國為新書蒐集素材的作家周勍更是明確指出:"現在在中國分成了'你們'和'我們',你要是不屬於'我們'這派,那你就享受不了許多優厚的待遇,受不到重視和保護。"

周勍還講述了他因為創作《民以何食為天》而在北京遭不明身份人士毆打受重傷,在警察局報案時,警察問他的第一句話是:"你是作協的麼?"在得知周勍不是作協成員也不是任何官員時,警察說:"那就沒辦法了,你不是我們的人。"

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女士在討論會結束後表示:"看到今天展台前擠了這麼多媒體,我心裡感到特別欣慰。因為這表示德國公眾非常注意到這個問題:中國作為主賓國財大氣粗,可以做這樣那樣的事情。但是德國公眾界也希望聽到另一種聲音,一種不被中國官方代表的聲音。"

廖天琪同時以獨立中文筆會會長的身份,明確要求中國政府釋放劉曉波。廖天琪說,劉曉波只是做了一個公民應該做的事,沒有任何受到懲罰的理由。

法蘭克福書展才開始第一天就似乎形成了兩個中國展覽陣營,雙方都表現的自信而且有備而來。當然,所謂"兩個中國"在此指的只是中國的兩個或多個方面,並非政治意義上的中國和台灣。但是,兩岸議題在法蘭克福書展上也確實有所體現。為了體現"台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參展方特別設立了"台灣地區圖書"展台,並且在每一本書上,(即使是科普性讀物、裝潢設計類書籍也不例外),貼上了一個醒目的綠色標籤,上面註明:"本書中任何違反一個中國的立場和詞句一律不予承認。"

作者:謝菲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