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言論自由德國

法蘭克福書展上的默站抗議:紅膠帶捂嘴下的「一切安好」

Sunny Yang
2025年10月20日

「國際特赦組織」等三個NGO在第77屆法蘭克福書展聯合舉辦「Everything is Fine」默站抗議活動。一排被鐐銬和捆綁,並被紅膠帶捂嘴捂眼的人吸引了眾多書展訪客的關注。

2025年法蘭克福書展上,國際特赦組織抗議中國政權在香港和中國的言論自由的壓制行動
2025年法蘭克福書展上,國際特赦組織抗議中國政權在香港和中國的言論自由的壓制行動圖片來源: adhrrf.org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香港人在德國協會」 聯同「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法蘭克福分會」及「保護人權與宗教自由協會(ADHRRF)」於12時至13時在法蘭克福書展舉行默站活動。

本次活動是「Everything is Fine」全球行為藝術活動的延伸。該活動於今年6月28日在全球20座城市同時舉行。藉著《香港國安法》實施五週年之際,以行為藝術形式表達抗議。活動的港譯名為「冇事」,意即「一切安好」,以諷刺香港政府對於現狀「由治及興」的說法。

主辦單位認為,自2020年《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昔日蓬勃的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及文化空間被瓦解,政黨解散、新聞工作者被囚、出版社被噤聲。生活在中國大陸的民眾,有眼不能看,有嘴不能說,言論審查無處不在。中國及香港的所有自由已被徹底剝奪,而中國政府卻用滿架歌頌習近平的書籍把法蘭克福書展當作外宣舞台,以威權敘事滲透全球。

書籍是思想自由的象徵。主辦單位也將法蘭克福書展視作反擊官方敘事的最佳場所,希望通過這個全球思想交流的重要舞台提醒世人:言論自由從來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必須堅決捍衛。

一名默站者身上披著藍色星月旗,手持的紙牌寫著:「維吾爾人一切安好,東突厥斯坦是世上最大的露天監獄。」圖片來源: Hongkonger in Deutschland e. V.

法蘭克福書展:一個盛大的嘉年華

書展周末的這個星期六上午,陰天,空氣中透著陣陣涼意。法蘭克福書展主入口對面的綠地上設置了一個「巴勒斯坦解放書展」,主辦單位自稱為「針對官方書展的對抗書展」。兩個書展中間的大馬路上架設起Mainova法蘭克福馬拉松的起點拱門,為下周末的比賽做準備。

入口前一塊書展的廣告牌上寫著:「故事的整個世界」,旁邊一輛旅遊大巴緩緩開出。一兩分鐘後,一輛紅色的法蘭克福市區旅遊雙層巴士停靠下來。路旁的交通燈柱上貼滿各色傳單,其中幾張印著簡體中文:「和平、奮鬥,救中國!「」勿忘二戰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戰場」等字樣。

因為是周末,普通觀眾開放入場。眾多小吃攤位滋滋冒出食物的香氣,巨大的充氣高盧英雄(Asterix)在風中微微晃動,杜登字典的復古巴士和幸運轉輪前排起了長龍,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Spacebuzz One火箭車帶領訪客體驗VR登月旅程。cosplay成星戰黑武士等角色的一家五口緩步從一輛印有「我們愛書」的小巴前經過,一個背著「玩具反鬥城」袋子的中世紀騎士好奇地四處張望。

抗議現場最大的一條黑色橫幅,上面一行鮮明的黃字:「In China, in Hongkong, everything is fine.」(在中國,在香港,一切安好。)圖片來源: adhrrf.org

眾聲喧嘩中的沉默

在熱烈的嘉年華氣氛中,十數人沉默不語,靜靜站在「國際特赦」的黃色攤位前。他們身上都被紅色繩索牢牢捆綁,嘴上著紅色膠帶。有人手上戴著鐐銬,有人眼睛被上紅膠帶,盯著一張刊發日期為2021年6月24日的最後一期《蘋果日報》。幾個黑衣人舉著紙制的監控攝影頭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活動開始時,攤位響起一段節奏強勁的英語饒舌歌曲:「Everything is fine in the Pearl of the East, so long as you silence the sound of the streets ……」(東方之珠一切安好,只要街上音訊全無。)

歌詞的第一句「Everything is fine」(一切安好)也出現在眾人手持的英語牌子上。其中一塊牌子寫著:「在中國一切安好,只要中共不知道。」還有牌子寫著:「在中國一切安好,無數基督徒在監牢。「」在香港一切安好,異議就是罪。但別擔心,罪犯全都在獄裡。」一名默站者身上披著藍色星月旗,手持的紙牌寫著:「維吾爾人一切安好,東突厥斯坦是世上最大的露天監獄。」最大的一條黑色橫幅,上面一行鮮明的黃字:「In China, in Hongkong, everything is fine.」(在中國,在香港,一切安好。)

強勁的音樂重複著:「One country, two systems.Now it's just one silence, two prisons(一國、兩制,如今是一片沉默,兩個監獄。)」

靜默站立的抗議活動現場圖片來源: S. Yang/DW

在德國的世界連結

這片沉默在周六的書展廣場上顯得格外喧囂,吸引到很多行色匆匆的人們駐足觀看拍攝。觀眾中有歐洲面孔、東南亞面孔、非洲面孔……無論何種文化背景,默站抗議表達的意思是清晰明了的。

「……就是言論審查……」一名觀眾用英語對同伴說。

一名印巴面孔的觀眾走近,仔細閱讀牌子上的文字。一名義大利觀眾對音樂很感興趣,上前問詢。一個德國的三口之家一起逛書展,媽媽忙著向默站者拍照,爸爸和女兒在一旁等待,也好奇地打量。

不少觀眾用手機及專業相機對著默站者進行拍攝,還有本地媒體上前進行採訪。

其中一位觀眾Claudia來自德國斯圖加特,她為參觀書展做了充足準備,其中一站就是國際特赦的攤位。她關心人權議題,但沒有特別關注香港和中國。這個默站抗議她認為很好,非常直觀,一眼就明白發生什麼事:監控、言論審查,越來越多話不能說。「……德國也受到滲透。這些我們都明白,因為德國經歷過納粹時期……」她說,「很可怕,希望不要發生在德國。它們也不應發生在任何地方。」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