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波蘭法院做出裁決 不向德國引渡北溪案嫌疑人

2025年10月17日

繼波蘭政府表示不引渡北溪案嫌疑人後,華沙一家法院正式做出相同的決定。

海面上出現大範圍泡沫
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後圖片來源: Danish Defence Command/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溪輸油管道被炸毀事件發生三年後,華沙一家法院周五(10月17日)做出裁決,今年9月底在華沙被捕的參與此次爆破的烏克蘭人籍嫌疑人沃洛迪米爾‧Z.,不得引渡至德國。

波蘭政府長期以來反對波羅的海油氣管道,認為它們導致歐洲過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此前,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表示,向德國引渡該名嫌疑人不符合波蘭的利益。圖斯克雖然強調引渡問題上波蘭司法享有毋庸置疑的獨立性,但不他也掩飾自己反對引渡的立場。他在社媒發帖稱,北溪管道的「問題不在於被炸毀,而在於當初被建造。「

波蘭總理的表態得到該國廣泛的社會支持,人們的共識是:不管合不合法,炸了北溪的英雄不應該被懲罰。

周三,義大利最高上訴法院阻止了另一名烏克蘭男子引渡至德國。該男子今年8月根據德國發出的逮捕令在義大利被捕。他否認參與了2022年9月炸毀北溪天然氣管道的行動

北溪管道項目早在二十年前啟動時,就被波蘭視為眼中釘。起初,波蘭擔心會損失一筆不菲的天然氣陸路過境費。後來,隨著俄烏地緣政治形勢的不斷緊張,波蘭也開始擔憂西歐國家依賴俄羅斯能源,會讓普丁更加有恃無恐。2006年,時任波蘭國防部長西柯爾斯基(Radosław Sikorski)將北溪管道比作1939年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和納粹德國正是依照該條約在二戰全面爆發後瓜分波蘭,並且將波羅的海三國劃入蘇聯勢力範圍。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