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活到老 幹到老

2012年8月29日

在德國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不是待在家裡頤享天年,而是出門補差。那麼這些老人究竟是因為感覺自己仍然年輕仍想出把力,還是因為退休金過於微薄不得不出去工作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德國,退休老人仍在工作的現象越來越常見。左翼黨聯邦議院黨團在向聯邦政府做出相關問詢之後得到前述的回答。統計顯示,2000年以來,退休人員打零工的比例增長了近60%。這也就是說總共有76.1萬德國退休人員仍在工作。這其中不少人年齡已經超過74歲。德國退休總人數大約為1700萬。

哈勒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布希爾(Herbert Buscher)認為,退休老人補差的比例增加主要原因是德國人的平均壽命增長了,健康程度也提高了。他說:"就現在的人來說,65歲還算不上老呢。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還很結實,所以即便退休之後,無論是當志願者還是打零工,都還是會考慮再找些事做。"

送報紙成為典型的退休人員補差的工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工會警告老年貧困的現象日趨嚴重

但是對於工會和社會福利聯合會之類的組織來說,老年人工作比例增加顯示出的問題是退休金已經無法保證老年人的生活。德國之聲工會聯合會的負責人之一布滕巴赫(Annelie Buntenbach)說:"這種現象說明,很多人在退休之後無法享受閒適的生活,迫於生計只能去做一些報酬很低的工作。"

社會福利聯合會VdK的主席馬時爾(Ulrike Mascher)認為,過去幾年退休金制度的改革造成大量退休人員打工賺錢的結果。她說:"現在人們看出來,退休金標準的降低不可能不對退休人員的生活構成影響。"

微薄的退休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由此看來,工會組織和經濟學界對於德國日趨上漲的退休人員仍務工的現象給出的解釋大相徑庭。經濟學家布希爾說,單純根據法律規定的退休金標準無法評價退休人員的經濟狀況。"另外,還應該將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退休金以及私人養老保險的份額都算進去。"

東西德間的差距

無論如何有一點是明顯的,德國地區間的確存在著差別。德國東部的確有很多老年人為了擺脫貧困被迫工作。布希爾說:"東部地區有很多長年失業的人員和低收入者,因此相應地這些人獲得的法定退休金自然而然地也偏低。"

退休老人當"前台秘書"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再者,德國東部地區的退休人員當中很多人都無法享受到企業為職工支付的額外退休金,因為在民主德國時期退休金全部由國家負擔,企業並不承擔。除此之外,德國女性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往往比男性低,因為女性的收入普遍比男性少。而且由於生育子女,不少女性需要在自己的職場生涯做個暫停,這也會影響到退休金。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的人力資源問題專家布蘭克(Karl Brenke)認為,工作條件的改變也是促成退休人員再就業比例增加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他說:"很多工作現在對體力的要求都不像以前那樣高,所以很多老年人可以工作得更久。"布蘭克所指的特別是技術領域和研究領域的工作。他補充說,在高技術含量的工種從業的人員不會因為解決貧困問題而延長真正的退休時間。

工會代表布滕巴赫不贊同這種觀點。她說:"如果一切都像說的這麼簡單,那麼退休人員為什麼不繼續從事自己原有的職業呢?福利更好,收入也更好。因為就業市場根本就不是想像的這麼簡單。所以大部分退休人員只能去做一些收入低的幫工。"

作者: Ole Kämper 編譯: 洪沙

責編: 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