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消失中的書信佬 見證香港歷史的變遷

黃穎 發自香港
2019年3月31日

上世紀四十年代,香港出現了「寫信佬」這個行業。他們憑借一支筆、一部手動打字機,書寫了香港歷史的變遷,也見證了這個社會的急速發展。

Kau Leung Schriftsteller
由越南軍中翻譯員到"書信佬"的陳球老先生圖片來源: DW/V.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午後的油麻地玉器市場內一片寧謐, 只有零星的遊客在檔口中穿梭閒逛。市場裡有一條橫向的書信巷,七至八個小檔口,都是代人報稅和寫信的。而陳球的小檔口,安靜地陪著歲月的光影流動,一晃便是四十年。

由越南軍中翻譯員到書信佬

今年七十六歲的陳球,原來是越南華僑,年輕時在西貢(今胡志明市)的哥倫比亞影業越南分公司當會計主任,精通中、英、法和越南四國語言。1972 年,越南內戰,陳球在軍隊中當翻譯員,意識到時局紛亂,預計戰爭殘酷結局,於是毅然偷渡至香港。來到香港學歷不被承認,為了生活,他在尖沙嘴當酒保,後經友人介紹來到油麻地雲南裡的書信攤檔梁老易當助手,代辦書信、會計報稅。白天他在酒吧工作,晚上下班便到檔口輔助梁老易,值至一九七九年,球叔正式接手檔口,仍然保留檔口名稱"梁老易",今年剛好踏入四十年。

早於上世紀四十年代,香港已經出現"寫信佬"這個行業。到了五十年代,行業逐漸興起,信檔主要集中在油麻地雲南裡一帶。"七十年代高峰期有三十多名寫信佬,到現在只剩下不到十名了", 球叔平靜地道出這個行業的興衰。

九七年前的香港,仍然是英國殖民時代,英文是法定語言。"寫信佬"除了為客人寫家書,與故鄉親友報平安,也會為客人撰寫投訴及調遷等寄到政府的書函。因此又被稱為"市民秘書"。

七十年代,電話雖然開始普及,然而長途電話費昂貴,而網路还沒有發明。年長一點又不懂字的市民,要與家鄉親戚通信,就跑去找書信佬代書,所以一般中文書信以家書為主。而更早一些的五六十年代,客人則多以一些 "媽姐"(這裡"媽姐"是指來自廣東順德的女傭)為主。

球叔說,自己從未透露客人資料及書信內容圖片來源: DW/V. Wong

從不"加鹽加醋"

客人口裡念著,他們便叫跟著意思書寫。球叔笑言,上一代的人情感表達都較含蓄,家裡內容往往都是簡單的囑咐及慰問、交待匯款金額等,可謂言簡意精。而球叔他們也都是順著客人的原來意思書寫,從不"加鹽加醋"; 也有不少年青人,他們由內地偷渡到香港,在香港工作艱苦,並命賺錢寄回家鄉,在信中卻盡道生活美好一面,盼望早日衣錦還鄉,這反映出上一代香港人刻苦勤儉而又著重家鄉情的美好情懷。

七十年代的香港,社會仍然未算繁榮,一般市民生活艱難,大部份與內地親戚有深厚的連結。代書一封家書,盛惠二十多、三十元。在七十年代,算是不俗的收入。

尊重客人私隱

代書家長經驗日長,往往客人簡單幾句的描述,球叔心裡已明白個中底蘊, 然而他從不追問客人的家事;一些熟客, 一光顧便是十多年、二十年,亦視他為朋友,一邊寫信一邊分享家事變化,他也是耐心的細聽而從不過問,因此也知道不少家庭的秘密;行家之間他們也幾乎絶口不提客人的數據及書信內容。"因為要尊重客人的私隱嘛! "球叔笑道。

踏入80年代,隨著九年免費教育的推行,香教教育開始普遍;另一方面,通訊設備不斷普及,客人需要書寫家書的急遽減少,到80年代後期,幾乎絕無僅有。而書寫英文信方面,主要是幫助客人閱讀及回復政府及法庭文件為主。隨著九七回歸後,中、英文均列為法定語言,所有政府公函及大機構的文件均具中英文版本,因此找球叔閱讀及回復英文書信的人又大大減少。

外面風雲變幻,檔口裡陪伴著球叔的仍是這部人手打字機圖片來源: DW/V. Wong

寫信式微報稅代之

球叔說,現在已沒有人請他們代寫家書了,為客人報稅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我們專為一些從事小生意、小買賣的小販, 或小巴、計程車、貨車司機們報稅, 每次收費約二千元,價錢要比會計師價便宜好幾倍。"

九七回歸後, 中港兩地交易頻繁, 中港貿易大大增加, 球叔的的客人也多了一些從事中港貿易、基建建築材料, 而報稅的金額也越來越大。

歳月流轉,時移勢易,今天網路盛行,大部人都通過手機或計算機發電郵短訊。然而外面風雲變幻,檔口裡陪伴著球叔的仍然是那一部人手打字機,"噠噠"的打字機發出的英文書信不知凡幾。

球叔笑言,雖然他已經學懂了用計算機,然而計算機容易壞,反而不及這部老戰友"忠誠"及"扎實",這麼多年謹守崗位、默默耕耘。"我會堅持用到我離世那一刻!"球叔堅定地說。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