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深入基層是建立預警體系的關鍵

2006年3月28日

預警系統可以提前警示自然災害,挽救千萬人的性命。2004年印度洋海嘯給東南亞國家造成慘重損失,同時也為世人敲響了警鐘。為了填補世界範圍內預警防禦系統的空缺,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呼籲國際間攜手共進。第三屆聯合國國際預警大會在萊茵河畔的波昂舉行,來自近140個國家的1200多位政治家、學者及專家響應「從綱領到行動」 的號召,聚集滿堂,獻計獻策。

「人和」最重要圖片來源: AP

人類不能駕馭自然,全球氣候變暖又令天災變故愈加頻繁。不過,人們不應消極應對自然災害,因此,建立預警防禦系統便成為國際上的一項重要使命。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周一在第三屆國際預警大會開幕式上表示:「預先警報其實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進行,有時候甚至與高科技無關,也不需要巨額投資。我們的任務就在於充分利用各種可能的手段,一方面開發高科技,另一方面也保留傳統方法。所以預警和災難救援一樣也需要國際間的團結互助。」

聯合國人道救援專員彥‧伊格蘭德認為,國際組織擔當著填補預警空缺的重任。事實上,科學和技術的先決條件已經滿足,關鍵在於如何實際管理和操作。伊格蘭德說:「我們必須下到受自然險情威脅的地區,幫助當地的民眾掌握原理,讓他們親手建立起自己的預警系統。」

聯合國項目研究表明,如果存在一套行之有效的預警體系,就能顯著減少自然災害如海嘯、洪水、地震、颶風等帶來的傷亡。聯合國特使、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認為:「預警系統是降低自然風險的鑰匙,挽救生命和生存基礎。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如果發達國家能夠投資建設預警體系,防患於未燃,就能節省下很多事後救援的資源。」

克林頓還以新奧爾良洲的颶風災害為例,說明預先防範的重要性:「我們知道,最有效的預警體系並不只是最先進的科學觀測系統,如果我們不能夠和民眾建立聯繫,技術手段再優良也將無濟於事。衛星監測及數據網路雖然會有幫助,但我們必須加大在人員培訓、學院建設方面的投資,提高當地部門對預先警報的重視。」

從周一到周三,第三屆國際預警會議的參加者將互相交流經驗體會,討論具體項目的實踐操作,在世界範圍內增強災難保護的工作力度。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