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2305 HK Presse

2009年5月24日

本周,香港媒體關心的焦點主要有:五月二十日是台灣總統馬英九上任一周年,兩岸關係未來到底是繼續「先易後難,先經後政」,還是需要開始觸及政治議題?北京與台灣民進黨的對話,是否應該被提上議事日程?

一年前馬英九(左二)當選台灣新總統圖片來源: AP

馬英九上任一年來,「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似乎已經成為台北和北京之間的共識和默契。但香港《明報》本周的報導則引述大陸學者的觀點,稱兩岸不能不談政治。報導寫道:「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楚樹龍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這是兩岸政治問題前進的訊號,未來兩岸也「不能不談」政治問題。……楚樹龍表示,馬英九就職一年來,兩岸在一般事務和經濟問題等合作上,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政治在未來是個「不能不談」的問題。而馬英九提及的可以開始討論兩岸互設辦事處問題,兩岸領導在互動過程中,大家都在修正過去自己的立場等問題,楚樹龍指,這是兩岸在政治問題上的一個進步,大陸政府會對馬英九政府的做法持歡迎態度。」

報導接著寫道:「至於馬英九可能兼任國民黨主席,以實現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的問題,楚樹龍表示,通過國共兩黨的交流平台,胡錦濤曾於2005年4月、2008年5月先後與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現任主席吳伯雄會面。「如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相信大陸會樂意安排『胡馬會』」。」

香港《文匯報》則發表文章,題為《北京可考慮與民進黨對話》。文章寫道:「人們對一旦台灣政權輪替後,目前國共之間所做的一些是否會被推翻,仍表示十分擔心。不但如此,就以這一年馬英九的處境來看,他在台灣內部受到的種種牽制,無不來自綠營及其政黨-民進黨的各種情緒。顯然,民進黨雖然不在其位,但作為反對力量,以及未來可能重新執政的政黨,它對兩岸關係的牽制是十分明顯的。於是,就出現一個問題:人們究竟能否適度舒緩來自綠營的壓力和情緒。」

文章接著寫道:「民進黨的困境有其更為複雜的歷史原因和更為深層的背景,並非僅由於國共平台這一年裡的推進,其內部極端教義派也絕非可以輕易溝通的對象。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民進黨內不少骨幹早年都有到大陸尋根的經驗,同時迄今在該黨內部也始終不乏有理性的聲音。最主要的是,如果不拆解來自民進黨的這顆"定時炸彈",雖然國共之間可以有許多溝通的空間,而且已經達成的人流、物流、金流狀況,已經使兩岸十指緊扣、犬牙交錯,並非民進黨上台就可輕易否定,但涉及到兩岸更為長遠的發展,無論民進黨未來是否執政,其阻力都不可輕視。」

文章最後寫道:「有了北京和民進黨建基於政黨基礎之上的『紅綠對話』,未來也許可以開啟更大框架下的『紅藍綠對話』平台。當然,與民進黨的對話就目前而言只是溝通,雙方各說各話的情況勢必難免,而且其分歧之激烈的程度也不可小視,與國共對話不存在可比性。但這只是一個技術程序的設計問題,大陸有關部門可做詳盡的可行性研究和程序設計,但不應影響北京與民進黨對話這一戰略構想。」

作者:李華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