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港珠澳大橋開幕 習近平南巡用意為何?

Phoebe Kong
2018年10月23日

極具爭議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中國高規格對待這個國家級工程。習近平親自主禮並巡視廣東,當中會否發放新訊號令人關注。

Hongkong-Zhuhai-Macao-Brücke
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MAXPPP

(德國之聲中文網) 港珠澳大橋10月24日正式通車,中國官方選在前一天舉行開幕典禮,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下親自主持,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等多名官員皆會出席。開幕儀式在珠海的口岸大樓舉行,多家香港傳媒報導該區一帶保安森嚴,儀式期間嘉賓被禁止攜帶手機及拍照。通車的消息來得相當突然,當局在不足一週前才突然對外宣佈,有關開幕典禮的細節也非常少。

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由香港機場一帶連接至西面的澳門及珠海,也是香港第一條連接至當地的大橋,日後香港到珠海車程只需約45分鐘。整個工程歷時9年,原訂2016年通車,但因為種種爭議和施工障礙最終延誤2年開通。

雖然大橋價值千億,但是負責買單的市民並不能隨時使用。他們需要向當局申請許可證方能自行開車過橋,否則就只能乘坐專用游覽車和巴士。主橋路段屬於中國內地範圍,執行中國法律。

主橋路段屬於中國內地範圍,執行中國法律。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P. Fong

港珠澳大橋爭議盤點

多年來香港社會對大橋的爭議聲不斷﹕

1. 費用高昂﹕港府為大橋出資1200億港元 (153億美元),遭質疑是「大白象」工程不符成本效益。
2. 中港融合﹕大橋是繼高鐵後另一連接中港兩地的大型基建,反對聲音質疑目的是要加速中港融合,港方實際得益有限。
3. 影響生態﹕香港西部海域是瀕危物種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有環保團體指至今白海豚數目大跌四成,曾有市民就環境問題狀告法庭但最終敗訴。
4. 工程問題﹕工程採用新型填海技術,人工島出現飄移及沉降情況;工程檢測工作被發現涉嫌造假,相關職員被捕。
5. 意外頻生﹕施工期間多次發生工業意外,導致最多18名工人死亡,過百人受傷。

香港公共專業聯盟工程師黎廣德向德新社表示,這個國家級工程由中國當局主導,港府的話語權不大,向社會交代的也不夠。「中國政府和大橋管理部門從來沒有向大眾解釋質疑。他們的做法很不一樣--透明度很低--這並不符合香港人的期望。」

有香港環保團體指,港珠澳大橋施工以來中華白海豚數目大跌四成。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D. Sorabji

習近平訪粵打強心針?

另一方面,習近平在近幾天南下廣東視察,是他相隔6年後再回訪,上一次已經是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後,中國官媒報導時也強調這一點。

新華社在週一 (10/22) 發佈簡訊,習近平到珠海橫琴新區高新技術片區,考察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報導指,6年前習近平選擇廣東作為上任後首個考察地點,是要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港珠澳大橋被視中國政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環,日後由香港到珠海車程為45分鐘。圖為大橋的香港段。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A. Wallace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當年廣東是中國首批對外經濟開放的地區。但也有分析認為,此時正值中美貿易戰升級、中國股市不穩、經濟增長放慢至近十年新低,習近平再度選擇廣東是想要提振市場信心。近日,中國多位高官也高調放話回應「國進民退」的質疑,希望穩住民間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李芊/羅法(綜合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