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漢語的源頭在哪裡?

2019年7月14日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和巴黎決策數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漢藏語系的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中國北方的粟農之中。該項目使用系統發生學的方法,考察了50種古代與現代的漢藏語。

Weizenfeld im Bundesstaat Washington, USA
漢語源頭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中國北方的粟農?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J. Horn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大約有14億人口在使用漢藏語系中的各個語言,這僅次於印歐語系的使用人口(32億人)。漢藏語系包含四百多種語言,覆蓋地區囊括太平洋西海岸、直到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其中就包括具有悠久文化史的漢語、藏語和緬甸語。其中漢語普通話更擁有數千年的文字史。然而,漢藏語系的發源地是哪裡?至今仍沒有定論。兩種假說相互對立,其中一種認為,最初的漢藏原始語言曾在今日中國的北方地區為人們所使用。

大約六千年前,這一語言共同體分化出單個群體,逐漸產生了方言並最終發展成為單獨的語言,從而形成了漢藏語系中今天的各種語言。

漢藏語繫起源的另一種假說則認為該語系來自當今中國的西南部四川。持這種理論的學者認為,漢藏原始語言的歷史更為悠久,大約在一萬年前就已開始分化為不同的語言。

位於耶拿的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研究所的語言學家們同法國學者一道則蒐集了大量證據,以支持第一種假說。按照該理論,漢藏語系的源頭在中國北方地區。使用這一語言的人群是新石器時代的農民,後來的磁山和仰韶文化即歸屬這一群體。中國許多地區出土的手繪瓷器即證明了這一文化的廣泛傳播。

不過,耶拿學者們認為,漢藏原始語言出現在7200年前,這要比北方假說論者的普遍看法提早了一千年。研究者們對大約五十種古代和現代漢藏語言進行了分析比對,並制定了詞源譜系。

語言學家們還特別關注了農耕家庭的相關詞匯圖片來源: Imago/Blickwinkel

復原語言源頭的基礎是詞匯比較。如果兩種語言之間存在大量同源詞,即可認為這兩種語言屬於相關語言。反之,同源詞越少,說明兩種語言的源頭相差較大,兩種語言分開並獨立發展的歷史也越悠久。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學者們採用了180個基本詞匯,這些詞匯在所有進行比較的語言中都有相應的稱謂。比如,眼睛,石頭、我、你、早晨等等。然後將這些詞匯輸入電腦進行比較。

除了制定詞源譜系之外,語言學家們還特別關注了農耕家庭的相關詞匯。復原原始詞匯後他們發現,漢藏語系原始語言中已經有了粟、羊和豬等詞匯,但卻沒有稻、大麥或牛等詞匯。這同考古學的研究結果相吻合,考古發現,公元前五千年,中國北方已經開始種植粟,但還沒有水稻種植。此後的遷徙活動中,有可能分化出一個東部群體,並成為各漢語方言的源頭,而西部群體則成為其他漢藏語系語言的源頭。

不過,這一研究結果並不能成為定論。《法蘭克福匯報》在報導中指出,因為幾乎在同一時期,中國復旦大學的語言學家張夢翰也發表了其團隊不同的研究結果。雖然他也認為,中國北方是漢藏語系的發源地,但根據他的推算,發源時間要晚整整一千年,這也符合大多數"北方假說"論學者的觀點。

中國學者進行比對的語言數量是馬普學者的一倍,但比對的基本詞匯卻是後者的一半。不同數據量對比對結果的影響,目前尚無定論。不過,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游函(Johann-Mattis List)很願意同上海同行們開展對話和討論。他說:"雙方研究比對的方法和數據都是公開的,所以我們將會開展一場富有成果的討論。"

 

達揚/樂然(www.shh.mpg.de,法蘭克福匯報)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