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機器人可以說是無所不能。戴著虛擬現實眼鏡的機器人操作者使用"數據手套"來確保3D列印機列印出所要的零件。全球最大規模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參觀者對此已經感到不足為奇。
"綜合產業 - 工業智慧型"是今年展會的主題。因此,本屆展會展出了很多人工智慧以及能夠自動識別異常或至少顯示錯誤所在的複雜設備。
智慧型而快速
德國展覽公司負責人科克勒(Jochen Köckler)表示:"在過去的五、六年時間裡,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以'工業4.0',也就是以工廠的數字化聯網為核心的領先世界的貿易展覽會"。"現在博覽會將顯示,新移動標準5G網路再次得到推動。"
5G領域的幾家製造商展示了其相關技術產品。展廳裡已經建起了一個正常運行的5G測試場。機器設備現在可以以從前速度的100倍互通訊息。此外還有自動工作的機器人和自動四處行駛的智慧型汽車。這一切都反映了如今出現的質的飛躍:更多的感測器,更多的數據交換,而且都是無線。這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使機器的使用更靈活。
與中國合作?
目前德國正在拍賣5G頻譜。與此同時,對於華為等中國公司可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上也存在爭議。
博覽會負責人科克勒希望德國政界對發展5G不要再猶豫不決。他向德國之聲表示:"政治家們必須真正認識到,他們應該為使用這項技術建立正確框架"。"因為作為我們主要參展商來源的中國,正在全力發展這項技術,他們正在做正確的事情。"
德国总理梅克爾在博覽會開幕式的講話中反對實行禁令。 周日(3月31日)梅克爾總理表示,反對事先將某一方排除在外。梅克爾在講這番話時沒有提及中國或网络伺服器供應商華為的名字。 她強調:"重要的是制定必須遵守的標準。"
想賺錢,但如何賺?
數字商業模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成為今年參展商的焦點,此外就是回答如何通過這些聯網賺錢的問題。
德國機械和設備製造商協會常務董事布羅特曼(Thilo Brodtmann)說:"實現商業模式數字化是一個大型綜合項目,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則是我們的脈搏監測器"。德國公司已經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路程,現在有能力向其客戶提供新產品和流程。布羅特曼說:"我們即將跨越門檻,所以我們也可以賺錢"。
工業博覽會還是IT展?
數字化商業模式、大數據分析、雲服務 - 工業展和消費電子及通信技術展(Cebit)之間的界限現在徹底的模糊不清了,漢諾威Cebit博覽會已經於去年停展。
但德國電器工業協會(ZVEI)負責人米特爾巴赫(Klaus Mittelbach)表示,無需因漢諾威Cebit博覽會失敗就為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感到擔憂。他說:"與Cebit的關鍵區別在於,該行業的全球市場領軍者均來自德國。"
其他國家對此似乎並不介意,而且是恰恰相反。德國展覽公司負責人科克勒為有6500多家公司前來參展表示高興,而且來自中國的展商就超過1500家。他說:"來自外國的參展商大約佔60%,這是迄今外國展商最多的一次。"
倫敦科技博物館舉辦的機器人展覽顯示,500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機器人的鑽研。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倫敦科技博物館(Science Museum)展出的這一嬰兒機器人,跟真的一樣,不僅會手舞足蹈,還會呼吸和打噴嚏。電影拍片現場經常會使用到它們。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雖然「機器人」(Roboter)這一概念在1920年才開始使用,但人類500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用機器取代人工的嘗試。這一僧侶「機器人」是1560年前後在西班牙製造的,它能朗讀《聖經》裡的段落。
圖片來源: Smithsonian Institution/Jennie Hills古埃及人為失去的肢體發明了假肢,最早的假肢是大約公元前950年至710年發明的。它們在木乃伊墓中被發現。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1920年捷克作家Karel Capek首次在其話劇作品中使用了Roboter這個概念。它在捷克語裡的原意是「被迫工作」。 後來這部話劇被譯成30多種語言。叫做Eric的機器人(右)是1928年製作的。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在Fritz Lang的科幻經典影片《大都市》(Metropolis,1927)裡,第一次出現了機器人的角色。該部影片描繪的是未來2026年的場景,發明家造出了一個女性機器人並同時熱戀上「她」。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我們頭腦當中的機器人多半是電影裡或文學中的形象。卡梅倫(James Cameron)創作的《魔鬼終結者:創世紀》裡的T800魔鬼終結者形象就是機器人的本質。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S. Gordon/2015 Paramount Pictures倫敦機器人展還將组织有关人工智慧的討論會,與會者包括科幻小說作家Alex Garland,他於2015年發表了《機器之前》(Ex Machina)的科幻小說,其中的程序員為女機器人編排了性慾情感的程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24 Films人們最常見的是工業生產中使用機器人進行簡單的重複性工作。機器可以干的活兒,就不需要人了吧!這個叫做Baxter的機器人價值2.3萬歐元。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這是日本造「新聞機器人」(2014),比只會裝配汽車的「機器人同事」要高級多了。她會播送新聞,附帶表情,能流利使用多種語言,不僅如此,還能開點簡單的玩笑。缺點就是死板了一點兒。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