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倫敦的東方建築業主

Frank Sieren2015年3月11日

英國極力改善對華關係。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英中商務模式有望在全歐洲擴展。

Prinz William in China
圖片來源: STR/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語說「一拍兩蠅」,漢語說「一石二鳥。」兩種說法都適合描寫威廉王子上周的訪華之行。事關良好畫面和有意思的生意。在北京,他與習近平主席神聊體育;在上海,親臨一部電影的首映式;在華南,騎一匹大象。這些畫面並非威廉王子刻意所為,但頗符合中方禮賓需求。對倫敦來說,茲事體大。的確,對華關係亟需保養。因為,中國如今已是英國的建築業主。

29年來,首位英國皇家成員再度踏足大陸中國,僅這一事實便足以說明,對倫敦來說,對華關係何等重要。1986年,英國女王訪華。之後十年,交還英國直屬殖民地香港事宜日益迫近。這期間,在北京現身自然會顯得很不明智。其後,更不合適。3年前,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倫敦會晤達賴喇嘛。北京認為這是有意挑釁,遂在一段時間裡怒氣沖沖。最近一次則是北京對卡梅倫在香港學生騷亂期間明確表示站在示威者一邊而憤怒,英國議會一個議員小組因此未獲訪港簽證。

女王邀請中國主席訪問

在這樣的緊張關係背景下,雙方採取某種小心翼翼的態度便很自然。若威廉王子將訪華日期延後一年本來也不會教人驚訝。然而,雙方顯然都願意、而且必須做生意。什麼都沒忘掉,什麼都沒原諒。但是,緊張關係就那麼被放到了一邊。因為,英國的基礎設施已破敗不堪,而倫敦沒錢。中國則不僅有錢,而且還能又便宜又高品質建造。因此,卡梅倫先多次在北京現身,李克強總理去年則終於也飛往倫敦。英國雖不屬於他首次歐洲之行的組成部分,但畢竟還算是李克強履新首年的訪問國。而習主席上周也向客人威廉王子許了諾,接受女王的邀請,年內訪英。要知道,女王已鮮少接待客人。

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中國已是英國的建築業主。而且是同時提供銀行融資的建築業主。其餘歐洲人—尤其是德國人該好好瞧瞧這一商務關係。這不僅是因為,這一商務關係也可能被其他歐洲國家所傚法。在德國,北京更感興趣於技術和專業知識,或收購企業;在英國,北京則投入建設,而且規模宏大:至2025年,北京計劃向英國公路、鐵路和電站投資1450億歐元,這是2005年至2013年注入英國基礎設施的中資的10倍,是德國對華年出口總額的兩倍。

中國投資基礎設施

但是,英國人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公路、鐵路和機場由中國人而不是德國人融資、建設?原因可能在於,我們(德國人)在機場建設和其他大型項目方面眼下已成全球笑柄。儘管稅收創紀錄,我們竟無法好好地維修我們的公路;再者,我們過於昂貴。建造基礎設施,並且還能廉價融資,在這方面,中國人現在已經高出他人一頭。反正,是他們的投資救了希思羅機場一命。而若非來自北京的資金,連接倫敦和曼切斯特的高速公路就不會繼續擴建。

還有一個—雖出於另外的原因—德國全然退出的領域:核電。去年,中國總理李克強在訪問倫敦時簽訂了多項協議。根據這些協議,中國將不僅參與融資英國核電站,而且,只要遵守英國安全標準,中國企業還將建造並經營核電站。也就是說,英國有意要用中國錢和知識全面更新。這一模式不僅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多個國家奏效,而且也可能會很快在整個歐洲普及。

對全歐有示範效應?

中國與希臘早有接洽。在歐洲大國中,法國將首先嗅得商機。法國人和中國人之間早已開展了密集磋商。因為,法國也是財政拮據。去年年底,一個由位於華東省份山東的國營企業—高速橋路集團公司購得圖盧茲機場49%的股權。該機場是僅次於巴黎、裡昂和馬賽的法國第四大機場。這好比中國人擁有了德國科隆/波昂機場50%的股權。這聽來像是未來之歌。但是,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很快會喜歡上這樣一個主意:讓中國成為德國的總建築業主,或至少讓北京成為參與者。因為,價格效益比毫無問題,無論如何不會出現像柏林機場或漢堡易北河愛樂樂團音樂廳那樣的昂貴的建設亂局。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20年來在中國生活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