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有節制地走向「世界末日」

Frank Sieren2015年6月23日

中國的環保問題嚴重,但是也取得進步。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西方應該看到這一點,不要只將中國的環境問題說得一團糟。

Symbolbild Treibhausgase Klimawandel Umweltverschmutzung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無節制的經濟增長也帶來不利的一面。對於環保人士來說,中國大城市中的霧霾超值就是證明中國環境瀕臨崩潰的有力證據。國際能源機構(IEA) 也多次揭同樣的瘡疤,說中國是世界最大環境污染國之一,並對近年來煤炭消耗上漲50%負有責任。這話說得也對:如今,中國的化石原料消耗佔其各種能源消耗總合的64%,而在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費國美國,化石原料消耗只佔其全部能源消耗的30%。

但是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中國的環境在走下坡路。德國的森林雖然也經歷過受到破壞的艱難時期,但是並沒有死亡。80年代初,曾經有成千上萬的人舉行以"先是森林死亡,之後便是人類死亡"為題的示威活動。

1983年聯邦議院選舉期間,森林死亡問題甚至成為對選舉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重大政治議題。綠黨首次進入議會。政府積極採取措施:為火電廠安裝過濾裝置、更嚴格的限制汽車尾氣的排放以及施撒石灰中和森林的酸性土壤。

尋求解決途徑而非描述末日來臨

幾年之後德國人就發現,可以採取很多的補救辦法。而且情況並非像最初想像的那麼糟糕。綠黨政治家聚納斯特(Renate Künast )在2003年就承認,森林死亡被逆轉。德國的森林沒有死亡,而是在擴大。萊茵河的情況也相類似:它被視為是成功治理污染的一個典範。200年前曾經生活在萊茵河的45種魚類,甚至包括鮭魚都重返故裡。而在此前的幾十年,萊茵河曾經變成一條無氧的下水道。我們從德國的經驗中吸取的教訓是要努力採取可行的措施,而不是只將情況描寫得一團糟。

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在這方面國際能源機構不久前改變了看待中國的眼光。現在,它著眼於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且不得不為北京點贊,稱中國"在能源領域所作的努力贏得了更多的認可。"中國為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800億美元在全球名列前茅。在使用風能方面,中國甚至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尤其是打算開發利用西部人煙稀少的西部地區,繼續擴大在風能領域的領先地位。自2009年以來,中國甘肅省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園區,將在2020年實現年發電量2萬兆瓦。在其他領域,中國也正在成為領先市場的主導力量。

中國計劃擺脫煤炭

中國政府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擺脫煤炭。她希望有更清潔的空氣。尤其是北京的情況證明政府對此是認真的。最近6個月,首都的空氣明顯改善。綠色和平現在也證實了這一點。該組織的分析結果顯示:"政府嚴格的監控措施產生了效果。"使人們看到的不只是"一線希望"。雖然空氣中的塵埃微粒還經常超過德國規定的健康標準,但是已經不再有嚴重的霧霾天氣。

最近以來北京空氣得到改善圖片來源: Xiao Xu

最近幾個月來,越來越多的污染環境的工廠和發電站被關閉。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較高效益,可增加2,6倍發電量的天然氣發電設施。據估計,中國每年可因此減少3000萬噸的廢氣排放。陳舊的火力發電長不僅在北京被新的和更清潔的發電站或者天然氣發電設施所取代,而且在全國各地,凡是發電總量低於60兆瓦的發電站全部被勒令下馬。政府的目標是,在2015年底之前,關閉全國2000多個小型煤礦,同時建造更多的風力發電園區和27個新的核電站。與德國不同的是,核電站在中國被認為是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發電設施。在對待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上現實主義逐漸佔上風。

認可中國的成就

這種情況下的現實主義意味著更多地致力於解決問題而不是對無望的狀況進行抨擊。因為有一點對北京領導層也同樣適用:讚揚鼓勵的結果不亞於施加壓力。所以我們西方人,應該像綠色和平組織和國際能源機構一樣,為中國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中國共產黨在環保方面取得成果,也有益於我們的自身利益,難道不是嗎?

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20年來生活在北京。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