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澤林視點:李文亮,一個悲劇英雄

2020年2月15日

新冠病毒疫情危機,尤其是李文亮醫生的逝世在中國媒體引起了對言論多元化和減少新聞檢查問題的討論。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種討論會讓中國獲益。

Trauer Dr. Li Wenliang Hongkong Coronavirus
香港人哀悼因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去世的李文亮醫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P/Kin Cheung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又有了一位新的殉難者-上周在武漢去世的李文亮醫生。這位34歲的眼科大夫是在12月底最早意識到這種病毒威脅並在微信朋友圈中向同事發出警告的人之一。消息傳出之後,他被當地公安傳喚接受訊問,並被迫簽字承諾保持沉默。對其封口的理由是"傳播虛假消息將會擾亂公共秩序"。

自從李文亮上周五(2月7日)去世以來,在這疫情緊張、人心惶惶的時刻,中國社群網站的活躍程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李文亮上傳到網上的公安要求他簽字並按下紅色指印的訓誡書,被成千上萬的社群網站用戶分享。當局在訓誡書中向他指出:"如果你固執己見,不思悔改,繼續進行違法活動,你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你聽明白了嗎?"

呼籲言論自由

這句驕橫跋扈的"你聽明白了嗎?"已成為中文網路上的流行語。許多人對此感到憤怒。人們認為,如果不是當初封鎖消息,或許可以更早控制疫情。實際上,衞生部門在發現第一批病例後便立即採取了隔離措施並進一步確診。但是之後許多中國人仍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因為他們有太長的時間對此毫不知情。現在他們寫道:"我們要言論自由。"

帶有李文亮醫生指印的公安局審訊紀錄圖片來源: Weibo

在網路上如此大規模公開、尖銳地表達批評,這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還是一件新鮮事,而借集體哀悼之機表達內心願望則是一種傳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通過哀悼受人尊敬的當代人物的逝世來表達變革訴求的事件,例如1976年總理周恩來去世後,要求改革的呼聲高漲;或者是1989年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去世引發了學生運動。當時,公開的悼念活動使得民眾集會成為可能。

現在引起廣大民眾哀悼的是李文亮醫生,並不是周恩來或胡耀邦。但社群網站上也出現了虛擬世界的哀悼潮湧。拋下年幼孩子和懷孕妻子的李文亮,並不是"吹哨者"阿桑奇(Julian Assange)那樣的無所畏懼的理想主義者。他甚至不是一個關心政治的人,更不是什麼異議人士,他僅僅是一位忠於職守的普通醫生。最終他向人們公開談論了他的工作,其中包括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李文亮說:"等我病好後我要回到一線。疫情還在擴散,我不想當逃兵。" 正是這種低調讓許多人在李文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此他被強迫保持沉默,更令人難以接受。李文亮的母親在他去世後表示:"他不會撒謊。"

模棱兩可的反應

令人驚訝的是,當局對李文亮醫生的去世做出的是一種模棱兩可的反應。網上針對李文亮去世發表的批評政府的帖子繼續被刪除。但是這樣的言論太多了,官方無法對這件事置若罔聞。

眼科醫生李文亮上周五去世,年僅34歲圖片來源: Weibo

在短時間的遲疑之後,官方媒體也開始齊聲讚揚李文亮是英雄。黨中央也派調查人員到武漢"徹底調查"此案。湖北省衛健委的兩名高級官員被免職。此舉體現了"政府遏制疫情的決心",當局還表示"直面問題,不迴避矛盾"。顯然,他們的話並非每個人都相信。例如,在病毒爆發時也受到訊問的其他七名醫生的問題如何處理,現在仍然不得而知。一名護士和一名記者也因拍攝有關疫情的影片被失蹤。

直到上周六凌晨,官方媒體還無法決定是否宣佈李文亮去世的消息。幾小時內,傳出了各種相互矛盾的報導。官媒《環球時報》(Global Times)的愛國主編胡錫進隨後發表了一篇驚人評論:"武漢欠李文亮一個道歉" 。胡錫進還表示,武漢和湖北的主官們也欠湖北和全國人民一個鄭重的道歉。他說,當初大家對冠狀病毒的認識太少了。但是後來武漢市官方就應該坦然承認當初搞錯了。

胡錫進問道:"武漢市的主要官員們為什麼不在李文亮病重期間去慰問他?"他強調指出:我們的國家是人民共和國。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所有政治經濟活動的出發點。"從這個視角來看,該事件"給了社會非常強烈的震撼"。"重要的是,這個人沒有做錯什麼。他只是作為醫生率先在專業的圈子裡發出了對危險病毒的警示。"

"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

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說,這話已經講的很清楚,揭示了體制的弱點:它的核心不是透明,而是告訴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做錯任何事情;而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由黨來決定。環球時報的文章還表明,政界高層對審查制度的利弊也一直存有爭議。

專欄作家Frank Siere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去年胡錫進就在社群網站上发文呼籲中國加強多元化。他說,這將有益於中國輿論的強大與成熟,有益於科學研究和對外溝通,符合中國國家利益。"但是,稍後他對自己的言論進行了審查並刪除了這段帖文。他說,他只是提出一個建議,不想引起爭議。而現在爭議已無法避免。但從根本上來說,胡錫進是為黨著想的,他的報紙是黨的喉舌。他就如同是為黨工作的地震儀,一方面常常能說出民眾的心裡話,同時又聰明地把握住分寸,不會越過界限。

他在對百姓中一種日益明顯,就像病毒一樣令人無法再忽略的情緒發出警告。就像過去幾天中在微博上被廣泛轉發的一句話:"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儘管如此,他們仍然繼續說謊。"李文亮醫生在病床上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只有一種聲音。"也許從現在開始,應該思考在中國的公眾輿論中讓所有媒體更透明度、更多元,而不再立即被懷疑試圖推翻共產黨或攻擊社會制度。如果能這樣的話,這將是一大進步。這無疑是李文亮醫生所希望的。

專欄作家Frank Sieren在北京生活超過二十年。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