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歐洲與中國交往的艱難一年

2020年5月9日

對歐盟來說,一直難以找到針對北京的共同路線。德國之聲專欄作者弗蘭克‧澤林(Frank Sieren)認為,新冠危機並沒有使歐盟的這一努力變得更容易,即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將面臨挑戰。

Chinesischer Polizist vor EU-Flagg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Reynolds

(德國之聲中文網)即使在新冠危機爆發之前,對歐中關係來說2020年也是重要的一年。今年下半年,歐洲最大的經濟和出口大國德國,將在聯邦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任職的最後一年接任歐盟輪值主席。沒有一位西方政客能夠像她這樣,在中國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視。

梅克爾曾希望歐洲能夠對中國採取統一的態度。一方面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合作夥伴,同時也視為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則本著合作精神,公開討論存在的問題。梅克爾想避開美國對中國的抨擊,更加巧妙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只舉行萊比錫影片峰會

現在看來,9月將在萊比錫舉行的歐中峰會可能只成為一次視訊會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出席會議。在當下這種爭論不休的氣氛中,要想尋求統一的對華立場比以往更加困難。在新冠危機爆發之前這就已經很困難。尤其是義大利違背布魯塞爾的意願,作為第一個工業7國集團成員國於去年加入北京"一帶一路"的倡議。

或許也正是出於這一原因,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尤其給義大利率先提供了援助,對此羅馬政府將不會忘記。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國的情況也類似。捷克總統澤曼(Milos Zeman)最近表示:"中國是幫助我們的唯一國家。"在危機期間,匈牙利於4月底從中國獲得了一筆18億美元的貸款,用於修建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鐵路線。該項目已經停滯多年。

德國之聲專欄作家弗蘭克‧澤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就連塞爾維亞這樣的歐盟候選國也對布魯塞爾感到失望。該國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說:"沒有歐洲團結,只有中國可以幫助我們。"當下,布魯塞爾雖然不會考慮在不久的將來吸收像塞爾維亞這樣的國家入盟,但是仍希望與這些候選國更緊密地合作。歐盟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承諾歐盟提供33億美元援助之後強調,歐盟將與其"西巴爾干的夥伴肩並肩"地站在一起。然而這就夠了嗎?

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戰勝了病毒危機,經濟開始大規模復甦。與此同時,歐洲仍處於疫情的高峰時期,這使得政治力量的平衡變得更加不易。由於布魯塞爾力不從心,很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從中國那裡獲得幫助。

中國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口,也是2008/2009年金融危機直接導致的結果。今天,該港口成為中國新絲綢之路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布魯塞爾曾敦促雅典政府將港口實行私有化,但是沒有歐洲公司願意接收該港口。然後是中國人來了。從2009年到2015年,中國在歐洲的投資增長了十倍。

如今的比雷埃夫斯港現代化效益好,三分之二股份歸屬於中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W. Lu

梅克爾的平衡舉措

梅克爾今年秋天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強調與中國交往要保障歐洲合法權益問題上,依賴中國資金的國家很難就共同的歐盟路線達成共識。畢竟,中國人仍然像金融危機之後那樣瘋狂併購已不太可能。此外,關閉的邊境對投資生意以及貨物和人員的運輸都成為挑戰。

對於北京而言,國外投資項目目前在國內也很難兜售。恢復國內經濟和確保就業是北京的當務之急。此外,歐洲也在過去兩年中收緊了投資條件,中國公司只有經過嚴格的篩選程序,才可以對關鍵技術領域進行投資。

統計數字也顯示,中國在28個歐盟國家的直接投資在2019年下降了33%,僅為120億歐元。這是自2016年國外投資達到高峰以來的連續第三年下降。另一方面,現在對許多公司而言快速進入中國市場至關重要。因為危機過後,經濟將重新持續回升。因此,無論危機期間出了什麼問題,現在都不是和北京對峙的適宜時刻。現在已經很明顯,在歐中峰會期間維護這種平衡將是梅克爾在其長期政治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峰會為未來奠定的基礎將超過梅克爾本人政治生涯--如果她真的不會繼續連任的話。

專欄作者弗蘭克‧澤林在北京生活超過20年。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