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林視點:講求實際的島民
2018年11月29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海兩岸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本月中旬金馬獎頒獎儀式上出現的一場小風波非常能說明這一點。金馬獎相當於華語世界裡的奧斯卡。一名年輕的紀錄片女導演在其獲獎感言裡表達了台灣的"獨立性"有朝一日得到認可的願望。現場的奧斯卡獲獎者及金馬獎評委主席李安臉上的笑容一時也凝固了。他顯然更希望能繞開這個難堪的話題。但一切已經為時過晚:中國的現場直播已經被掐斷。
頒獎儀式後的慶祝晚會上,空座位很多。因為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參與者已經提前離場。中國社群網站上也很快傳來一片叫罵聲。最後,甚至台灣總統蔡英文都認為有必要就此事件發表評論,她說:"我對昨天金馬獎頒獎儀式感到自豪,它突顯台灣之所以不同於中國,就在於我們的自由與多元,而這正是所有藝術創作能夠盡情奔放的樂土。"
小心翼翼走鋼絲
對於台灣政治人物來說,任何有關中國的表述都如同小心翼翼地走鋼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北京就將台灣看作是無權開展外交的分裂省份。2016年,蔡英文以壓倒多數當選總統後,進一步加大了同北京的距離。儘管台灣在經濟上對中國大陸有很大的依賴性,而蔡本人也並非民進黨內部的強硬派,但她仍同北京保持距離,並拒絕接受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因此,北京中斷了同台灣的聯繫,並試圖在國際上孤立台灣。漢莎航空以及Zara等公司因為將"台灣"列入國家名錄而遭到批評,並被要求今後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台灣"的說法。除此之外,北京還成功地使台灣本來就為數不多的邦交國中的五個小國宣佈同台灣斷交,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然而,雙方接近冰點的關係也許很快就會好轉。周末的台灣地方選舉中,儘管蔡英文本人並不在候選人名單上,但她認為民進黨慘敗她本人難咎其責,因而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一職。台灣的地方選舉同美國的中期選舉有一定的可比性,主要是選舉產生地方層面的縣市長,但同時它也是檢測民意和評估政府業績的晴雨表。
講求實際的選民
在總共22個市縣中,蔡英文所屬的民進黨只在六個縣市獲勝,而上一次選舉中,該黨還曾拿下13個市縣。反對黨國民黨卻在本次選舉中一舉拿下了15個縣市。尤為令民進黨痛心疾首的是,數十年來一直被視為民進黨鐵打票倉的高雄和台中市這次也被國民黨贏得。仍會繼續留任台灣總統的蔡英文宣佈,將對本次選舉慘敗進行認真的檢討。
蔡英文的本次敗選原因有很多。失業率上升、薪資停滯不前、退休金縮減以及對富有階層有利的稅務政策都加劇了民眾的不滿情緒。而"一中問題"對民眾來說則並非關鍵。毫無疑問,台灣人很為自己的國家自豪,他們也熱愛這裡的民主、言論自由、三權分立以及法治國家。
尤其是年輕一代更注重自己作為台灣人的身份認同。10月20日,台北有數萬人舉行遊行,呼籲台灣正式宣佈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本次選舉也顯示出,大多數人更是以務實的態度看待統獨之爭。對他們來說,穩定、和平和富足更為重要,而台灣的富庶程度則同大陸的經濟合作密切相關。公投結果凸顯了這一點,就有關今後是否應當以台灣名義,而不是以中華台北參加奧運會展開的公投,最終遭到多數否決。
落空的希望
台灣顯然想保持現狀,而不願去承擔關係惡化的風險。蔡英文治下,台灣對北京的強硬措辭以及新近對美國的靠攏,令許多台灣人感到不安。川普特別熱衷於利用美國是台灣保護傘的地位,不斷去刺激北京。2016年當選總統後不久,川普就致電蔡英文,並在稍後的一份推文中稱蔡為"台灣總統",這顯然打破了迄今為止的外交慣例。蔡英文當政以來,台灣海峽局勢變得越來越緊張。中國多次在這裡舉行軍事演習。而美國也多次派出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北京則每每表示出"極大憂慮"。台海緊張局勢可能也是造成蔡英文的民進黨失去選民的原因之一。
川普任內對美關係能夠得到改善的期望,也同樣落空了。川普把握北京召開人代會的機會,簽署了所謂的"台灣旅行法案",以促進台美雙邊官員的交流。但是川普随意性極強的政策也給台灣人造成了一種印象,即川普只想將台灣作為施壓手段,而施壓的後果則須由台灣人自己承擔。最新的例證是,原本針對中國徵收的鋼鐵關稅,受衝擊最大的卻是台灣。
北京對國民黨獲勝表示贊賞。2008年至2016年期間,以馬英九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就曾實施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並主張在不危害台灣民主的前提下重新同中國大陸搞好關係。事實上,當時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活動空間要比今天大得多。為了應對2020年的大選,蔡英文及其民進黨必須出台新的戰略。
民進黨內也有強硬派批評蔡英文對北京過於遷就。而這些強硬派有可能會從本次敗選中得到鼓舞,並將獨立主張納入下一次的競選綱領。對於北京而言,台灣宣佈獨立是一個"永不接受"的紅線。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台灣執政黨要求台灣正式獨立建國。實用主義精神總是能佔據上風。現在看起來,這一狀況還會持續下去。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