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澳洲接手馬航客機南面搜索行動

2014年3月17日

調查人員研判,失蹤的馬航客機可能往北飛往中亞或循南線飛往南印度洋。澳洲周一宣佈將負責南端的搜救任務。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載有239人的馬來西亞航空MH370班機自3月8日失聯後便杳無音訊。該航班載有153名中國公民,在飛機失蹤一周後,中國國內對於馬來西亞政府訊息混亂以及搜救不力的批評聲音越發尖銳。

調查人員逐漸確信,飛機可能受到熟悉波音777-200型號客機以及商務航行路線者控制,偏離航道數千英裡。在確認駕駛艙與地面的最後一次通訊--"好的,晚安"--是在其中一個自動追蹤系統被關閉後所發出後,有關飛機遭到劫持或破壞的懷疑不斷加深。

衛星數據顯示,飛機可能在兩個弧形中的任何一點上:其中一條弧線從泰國北部延伸至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另一條弧線則由印度尼西亞延伸至澳洲西海域。

澳洲总理阿博特(Tony Abbott)稱,他已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Najib Razak)通話,除了已經派出的兩架獵戶座巡邏機外,澳洲又提供了更多監控資源。阿博特對議會表示,他已同意由澳洲負責南面的搜索工作。

調查鎖定機組人員

馬來西亞當局相信,當飛機飛越東北岸並越過泰國灣上空時,某人關閉了機上的通訊系統並使飛機向西飛行。調查人員因此鎖定機組人員。馬來西亞警方正盤查駕駛、飛行和地面人員的背景,以尋找線索及可能的犯案動機。

馬航的MH370客機上周六凌晨12:41從吉隆坡機場起飛前往北京。飛機通信尋址與報告系統(ACARS)在1:07被關閉並停止發送數據。馬來西亞飛行管制人員將飛機移交給越南時,駕駛艙傳來最後一次的訊息"好的,晚安"。在ACARS被關閉不久後,應答機(transponder)在1:21也停止運作。飛機1:30從馬來西亞民用雷達屏幕上消失,但繼續出現在軍用雷達上直到2:15,有關方面事後才確認雷達上的亮點為MH370。

目前已有26國參與馬航客機搜索行動圖片來源: Reuters

據信飛機與民用雷達失聯後驟然轉向朝西飛行,回到馬來西亞半島上方,接著轉向西北方。飛機發出的最後自動飛行通訊是當日早晨8:11,這意味著該航班在ACARS和應答機被相繼切斷後,繼續飛行了數小時。周六8時11分後,衛星數據無法定位飛機地點,有關當局將飛機可能的路線歸結為飛往中亞的北線和飛往南印度洋的南線。

目前並不知道飛機最後與地面塔台通訊時,是誰說出了"好的,晚安"。這句非正式回答並不符合標準通信程序。英國航空公司前駕駛員、皇家飛行協會飛行員迪布裡(Hugh Dibley)表示,飛行員本應回讀下一個管理中心的指令,並且念出飛機呼號。

調查人員或將根據錄音分析飛行員在回答時是否出現精神壓力,並且確認應答者的身份,以判定飛機是否遭到劫機,或飛行員牽涉其中。

搜索飛行員住家

馬來西亞警方周六已對兩名飛行員--53歲的扎哈利(Zaharie Ahmad Shah)和27歲的副飛行員法立克(Fariq Abdul Hamid)--位於吉隆坡的住處進行了搜查,並從扎哈利家中帶走一個飛行模擬器。一名知情的資深警察表示,模擬器受到嚴格檢查,機器看似正常,使用者能借此模擬在不同狀況下飛行和降落。

另一名資深警官表示,警方沒有找到飛行員與好戰組織有聯繫的證據,因此無法判定其中涉及恐怖活動。

熟悉扎哈利的人士稱,他是馬來西亞反對黨的支持者,該黨領導人為馬來西亞前副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但扎哈利的友人表示,扎哈利並不持極端觀點。

此外,警方也對飛機上227名乘客進行調查,其中包括29歲的馬來西亞籍飛機工程師Mohd Khairul Amri Selamat。該名警官表示,調查的焦點是機上任何可能擁有飛行技術的人士。作為商務噴射機的工程師,Khairul可能不掌握駕駛大型飛機並將飛機轉向的知識。

調查人員研判,失蹤的馬航客機可能往北飛往中亞或循南線飛往南印度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朝北或朝南?

由飛機定時與衛星交換電子訊號的情形研判,MH370從軍用雷達消失後,可能持續飛行近7小時。馬航執行總裁Ahmad Jauhari Yahya周日表示,飛機載有充足燃料,足以飛行7.5至8小時。目前共有26國參與搜救,範圍從裏海直至印度洋南部。

一名熟悉美國衛星數據的消息人士透露,飛機很可能在從馬來西亞軍用雷達消失後朝南飛行,並在印度洋上方耗盡燃料。

由馬來西亞政府控制的《新海峽時報》周一則援引知情人士稱,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飛機應該是向北面移動。報導稱,調查人員同時也在檢查區域內能容納波音777型客機降落的廢棄機場跑道。該報指出,飛機飛行高度曾下降5000英呎(合1525米)或更多,在偏離航道後,利用名為"地星遮蔽"的低飛技術躲避民用雷達範圍。

綜合報導:張筠青(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