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人吃肉會破壞南美生態環境?
2022年3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周一(3月7日)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在歐盟和英國,人均一年消費 60 公斤大豆,其中 55 公斤作為動物飼料,過去幾十年裡,南美洲大豆產量幾乎翻了三番。
該環保組織警告說,大豆生長過程中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對作為動物飼料的大豆的高需求使重要的自然地區承受重壓、破壞重要的碳集地和棲息地,而由於耕地面積擴大,導致越來越多的住民流離失所。
根據該報告,2019/2020 收獲季節,全球總共收獲約 3.4 億噸大豆,種植面積為 1.23 億公頃,巴西為最大生產國,佔全球收獲量近 38%,美國次之,為 28.4%,阿根廷佔 14.4%。
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若歐洲人飲食習慣改變,將顯著減輕對重要自然區域的壓力:例如,如果德國消費者減半其肉類消費,降至平均每周470克,所需的大豆種植面積就能減少近 300 萬公頃,大小相當於布蘭登堡州。
鑑於大豆種植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對歐盟層面的一項立法提出動議。該組織指出,動議雖立意阻止為生產出口到歐盟的商品而毀掉森林,但該立法動議初稿卻將草原等生態系統視為例外。
基金會農業原材材料部門負責人裡歇爾( Maja-Catrin Riecher )呼籲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 Lemke )必須致力於出台一項"從一開始就涵蓋所有生態系統的法律"。她強調,原則上,不應再為出口到歐盟的產品而破壞環境,否則,對環境有害的大豆種植還有可能從南美洲的森林轉移到其它地區。裡歇爾警告說,"對巴西塞拉多( Cerrado )或獨特的潘塔納爾( Pantanal )濕地等棲息地的壓力已經巨大",為能實現巴黎會議氣候目標,這些地區也必須得到保護。
(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