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為什麼說中國不太可能再次拯救全球經濟?

2023年5月13日

2008年,中國政府以龐大的經濟激勵計劃幫助西方國家度過了金融危機。然而這一次,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後的復甦步履蹣跚,加上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升級,意味著它在阻止全球經濟衰退方面不大可能有所作為。

中國問題專家曾銳生表示:「中國經濟不會崩潰,但也不會回到2010年代的黃金十年。」 
中國問題專家曾銳生表示:「中國經濟不會崩潰,但也不會回到2010年代的黃金十年。」 圖片來源: Wang Chun/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世界其他地區在經濟衰退的邊緣搖搖欲墜,西方決策者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中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的復甦陰晴不定。遺憾的是,這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在去年12月放棄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後,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沒有全力復甦

中國4月份進口大幅收縮7.9%,而出口增速僅為8.5%,低於3月份的14.8%。4 月份消費者價格漲幅是兩年多來的新低,而根據中國工業批發商提供的價格,工廠出貨量緊縮加劇。

與此同時,4月份新增銀行貸款降幅遠超預期。當月銀行發放了7188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不到3月份總數的五分之一。

中國經濟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嗎?

「中國經濟不會崩潰,但也不會回到2010年代以兩位數增長的黃金十年。」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曾銳生(Steve Tsang)告訴德國之聲。

如果中國經濟強勁反彈,將會有助於抵消世界其他地區在過去12至18個月中受央行貨幣緊縮政策刺激而出現的可能放緩。

中國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後出台的巨額刺激計劃幫助全球經濟復甦,部分原因是中國對用於基礎設施項目的進口原材料需求巨大。

但是,過去的這些刺激措施讓中國深陷債務泥潭。 今年3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僅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一項就已升至創紀錄的66兆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GDP的一半。

曾銳生認為,那些祈望中國重振經濟的西方決策者現在需要「不戴染色鏡看看新的政治和經濟現實」。

在經歷了巨大的建築熱潮後,中國未售出的房產正在拖累住房市場,並抑制了整體增長圖片來源: He Jinghua/ZUMA/picture alliance

威脅台灣讓中國被西方孤立

中國政府聲稱台灣屬於自己的領土、威脅可能武力攻台,這對於西方來說難以接受。中國政府與莫斯科的友好關係以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問題上的「中立」,也給全球經濟合作帶來風險。 

「就台灣問題來說,緊張局勢升級或發生戰爭將導致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加坡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杜特(Pushan Dutt)告訴德國之聲,在那種情況下,「跨國公司將會退出中國,其出口市場將被關閉,西方將對其實施制裁。」

川普时代中國政府和華盛頓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延續到現在,針鋒相對的關稅戰導致美國對幾家中國公司和部分官員實施制裁。華盛頓還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獲取其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技術。

曾銳生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硬的外交政策導致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開始在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中脫鉤或者去風險化,這意味著之前支持中國快速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正在減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中國在未來五年將繼續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西方決策者越來越多地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視為對其利益的威脅。該倡議在150多個國家/地區投資8400億美元,用於建設道路、橋樑、港口和醫院。 越來越多人擔心,該項目以無法承擔的巨額貸款導致發展中國家落入債務陷阱,並削弱了它們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上個月,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也對全球經濟可能分裂成以中國和美國為首的競爭集團表示遺憾,並警告稱這將損害增長並加劇通膨。

為何經濟復甦不盡如人意?

此外,中國政府將經濟提升到價值鏈上游的戰略計劃,優先考慮增長的品質而不是數量。但這些改革尚需時日。這也導致了中國經濟復甦不盡如人意。

杜特說:「中國一直在努力實現從低端製造商到未來行業(人工智慧、机器人、半導體等)主導者的轉變。」他認為,隨著中國從國有企業主導的重工業轉向創新行業和國內消費,增長放緩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曾銳生告訴德國之聲,雖然習近平明確希望中國經濟變得更有動力、活力、強大和創新能力,但是「他的政策往往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他說:「隨著習近平加強對權力的控制並且不肯承認錯誤,中國的技術官僚實際上不可能做出必要的調整來振興經濟。」

政治強人習近平步入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

01:5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未來五年,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22.6%,而美國僅為11.3%。

雖然西方需求放緩將繼續對中國出口產生負面影響,但中國國內經濟仍有許多方面值得期許,尤其是由於三年防疫封鎖導致的被需求壓抑。

「在疫情期間,中國消費者積累了2.6兆美元的超額儲蓄」,杜特告訴德國之聲,「因此,預計服務業將在短期內拾遺補缺。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06:4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