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為「成就」所累的世界社會論壇

2003年1月28日

1月23日至28日,反全球化的世界社會論壇在巴西阿萊格裡港市召開。從阿根廷至斐濟群島直到梵蒂岡,來自156個國家的5700多個組織派人參加了會議,總人數超過10萬。

世界社會論壇舉行的反對美國對伊戰爭抗議活動圖片來源: AP

這一規模龐大的活動中,各種形式的研討會,演講會和討論會共有1700多個。世界社會論壇的組織者本應該為這樣的成就感到驕傲。因為他們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將全球一體化反對者從小小的聚會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會議。

但恰恰是世界社會論壇所取得的成就構成了對它自身的威脅。先不說如此規模的會議的財政困難,就連正正經經組織一個會議也都非常不容易。組織者常常遇見一般人預想不到的困難。比如整個巴西只有17000個適用於同聲翻譯的耳機。而這對世界社會論壇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因此部分同聲翻譯只能通過電台轉播。儘管最近幾年阿萊格裡港興建了大量的旅館和飯店,但卻遠遠難以應付如此眾多的會議參加者。

同樣,在組織會議問題上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煩。比如一個想參加特定研討會的人,必須從網路中一個長達130頁,並且無序排列的名單中找到這一研討會召開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在會議期間,花多長時間才能進入這一網址也是一個運氣問題。即使人們終於找到了他所需要的訊息,在討論會召開前幾小時突然改變時間或者地點的事情也時有發生。而哪些研討會的主持人也常常得不到有關研討會的準確訊息。許多主持人只能在研討會召開的前一天發邀請信。

為了使阿萊格裡港的世界社會論壇主會場的壓力不至於那麼大,論壇組委會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在世界各地組織了許多區域性和專題性的討論會。但論壇區域化不僅沒有使事情簡單化,卻使一些事情更為複雜。比如論壇組織者承認,他們也不清楚一月份在印度海德拉巴舉行的亞洲社會論壇得出了什麼重要的結論。

如果世界社會論壇在未來仍想在反全球一體化運動中起主導作用的話,就必須重新定義自己。因此,對參加世界社會論壇的組織和人數加以限制就不應該是一個禁忌話題。因為目前參加會議的人數已經超過了所容許的界限。

會議組織的秘書處的工作在未來也必須更加專業化。本屆會議開幕式的地點竟然在開會當天更換了三次,就證明秘書處的工作還亟需改進。

如果世界社會論壇不進行改革的話,它將會是自己成就的犧牲品。如果世界社會論壇仍舊保持這樣的成長速度的話,它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那將確實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因為目前的世界需要本屆論壇上所提出的一些有創造性的和非常規的建議,特別在有關發展中國家的債務,世界範圍的環境保護以及中東地區和平方案方面的建議。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