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300609 tschechien jindrichovice

2009年7月4日

捷克波希米亞地區的村莊-因德日霍維奇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抗爭的氛圍中,但它仍然保有極為朴實而純淨的田園風貌。該村莊的居民認為,這種景觀正如實反映出當地的民情,他們將努力維護村子的這種自然面貌。更確切地說,就是該村拒絕官僚主義的污染,只歡迎那些不破壞和諧與大自然的人、事、物。

被白雪覆蓋的捷克小村圖片來源: DW

最遲在當地復印機因不勝國家官僚主義的負荷而徹底報銷的時候,鄉長帕維克認識到了官僚主義的為害之烈:"我們總共復印了7萬份文件,有必要嗎?我不需要,居民和行政部門也不需要。後來我們才發現,原來是布拉格各行政機構和官僚主義者的諸多表格把我們給淹沒了。"

有長達半年的時間,鄉長帕維克對來自布拉格的郵件置之不理-但無濟於事,他說:"國家並不很善待全國各地的人民百姓。國家有如一台機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針對著人民反向操作。我似乎更傾向於將部份權利託付給歐洲。"

但村民一致認為,他們可以自己動手做很多事,比如發電。類似這種替代性的想法,鄉長早在流亡德國期間就產生了。

鄉長的這一方案也是為了使因德日霍維奇村告別無所作為的狀態。鄉長帕維克表示:"我總主張全球性的戰略眼光,要將全球思維在地區中落實。但政治家的做法經常卻是恰恰相反。社區最自然的組成結構就是家庭、朋友和鄰居。"

根據這個理念,地方政府在當地建立了一套完美的鄉村生活模式:例如安裝了熱泵的生態住房、家家以水井取代自來水管等。有些村民甚至認為村裡的建設仍然過於現代化,從而直接採用19世紀的農業經營方式。

但村裡絕大多數居民已進入了21世紀。那裡的圖書館成為希望進一步改善當地環境居民的生態咖啡館和聚會場所。他們對許多當代設施,例如大型電力康采恩等已感到無法忍受。居民梅蘭妮說:"村裡居民嘗試自力更生,不依賴供水和取暖系統,而是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水井和污水淨化設備,並燒柴取暖等種種回歸自然的做法。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們。"

梅蘭妮和斯特凡‧馬特捷卡這對德國和捷克聯姻的異國夫婦,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了因德日霍維奇這樣一個地方。在這裡,捷克和德國舊日的仇恨早已成為過去。斯特凡表示:"我認為,人們最關心的是地方政策,而不是布拉格或布魯塞爾的政策。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當地政府的作為。"

無論是老住戶或新遷入的村民,他們都有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對所有陌生事物持懷疑態度。出於興趣,村裡的老住戶也開始對可再生能源進行瞭解。

一位村裡人說:"是的,我們家裡非常暖和。"而另一位則表示:"但我們家不暖和,不過,只要我們圍著房子跑兩圈,也就不再覺得冷了。"

但並不是所有村民都贊同鄉長所提的方案,比如聚集在廣場上或消防站的年輕人就對此不感興趣。許多年長的村民擔心,滿腦子都是新想法的鄉長會因此而忽略一些細節。

對許多村民來說,問題的關鍵是人們找不到工作,這樣生活就無法繼續維持,村民必須另謀出路,村子也就沒有了生氣。因此,政府必須設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才能解決問題。也有居民認為,鄉長並不關心村裡老住戶的需求,他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吸引更多新居民來村裡落戶。雖然如此,上次選舉並未受到影響,大多數村民為了支持當地的獨立性,還是把票投給了帕維克鄉長。然而,光憑儌倖並非長久之計。帕維克鄉長指出:"什麼都事有它的界限-村莊發展不能漫無止境。我曾一再開玩笑說:數到999的時候就該停止。也就是說,村莊要有村莊的樣子,這樣才不會落入非驢非馬的境地。"

一個為維護自我而進行抗爭的村子,才有可能繼續保持它完美的田園風貌。

作者:Karin Kails/祝紅/楊家華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