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烏克蘭、摩爾多瓦成歐盟候選國 澤連斯基稱「歷史時刻」

2022年6月24日

歐盟領導人週四(6月23日)投票通過,將授予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歐盟候選國身份。不過,加入歐盟可能仍需費時數年,它們的下一步是什麼?歐盟又要如何在​​繼續擴大的同時,保持內部同調?

EU-Gipfel Kandidatenstatus für Ukraine und Moldau
6月23日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峰會場外,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的群眾舉牌聲援。圖片來源: Nicolas Landemard/Zuam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27國領導人週四(6月23日)經過討論後,於歐洲議會投票決定將烏克蘭與摩爾多瓦正式列入歐盟候選國。此一消息由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宣佈,他在推特上稱這是「歷史性時刻」,標誌著這兩國的入盟之路又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

自俄羅斯於2月24日入侵以來,歐盟在很大程度上團結支持烏克蘭,對莫斯科採取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制裁。在俄羅斯發動戰爭的4天後,烏克蘭申請成為歐盟的成員。

然而,成員國最初對歐盟應該多快接受烏克蘭加入歐盟存在分歧,荷蘭、瑞典和丹麥一度持保留態度,但後來轉為支持。上週,歐盟委員會對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問券調查給予認可,也讓烏克蘭入盟之路得以推動。

澤連斯基:歷史時刻

對於這項決定,基輔與歐盟同聲稱讚並稱這是「歷史性時刻」。烏克蘭總統沃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對這一決定表示歡迎,稱這是與歐盟27國關係「一個獨特的歷史性時刻」。

澤連斯基在推特發文表示:「烏克蘭的未來就在歐盟」。

另一獲得歐盟候選國身份的摩爾多瓦,該國總統桑杜(Maia Sandu)也在推特發文稱,該決定是「支持摩爾多瓦和我們公民的強烈信號」。

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亦通過推特向這兩國表示祝賀。肖爾茨說:「歐洲理事會歡迎兩個新的候選國加入歐盟,預祝歐洲大家庭的良好合作」。

成為候選國後下一步?

烏克蘭與摩爾多瓦獲得歐盟候選國資格,但歐盟領導人同時強調,這些國家仍有很多「功課」要做。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她相信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將儘可能地迅速採取行動,實施必要改革,以符合歐盟標準。

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告訴德國之聲,歐盟有一個機會窗口來說服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實施加入歐盟所需的改革。

「如果你因為不給予它們希望,我們也將失去這個機會窗口,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就不會進行我們也需要的改革。擺脫腐敗,也成為一個法治國家。」卡拉斯說。

路透社報導,儘管烏克蘭最終加入歐盟可能還需要十多年的時間,但正式接受其作為候選國的決定,是歐盟打算深入前蘇聯的象徵。

俄羅斯總統普丁日前稱,俄羅斯並不擔心烏克蘭取得歐盟候選國資格,「因為歐盟不是軍事組織」。圖片來源: Mikhail Metzel/ITAR-TASS/IMAGO

週四(23日)稍早,烏克蘭駐歐盟大使切恩佐夫(Vsevolod Chentsov)向路透社表示,歐盟對它們亮綠燈也是「向莫斯科發出了一個信號」,即烏克蘭以及其他前蘇聯國家「不屬於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路透社指出,在給予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候選國地位的勝利言論背後,歐盟內部對於如何在繼續擴大的同時,保持內部一致性也表示擔憂。在啟動自冷戰後東歐國家加入以來,最雄心勃勃的擴張之後,歐盟可能需要改變其運作方式應對。

對此,德國總理肖爾茨本週稍早表示,歐盟必須「改革其內部程序」,為新成員國的加入做準備,特別指出關鍵問題是需要以特定多數通過即可,而不是一致同意。路透社報導稱,一致同意的原則往往會使歐盟擴大等決策難以達成,因為成員國可以藉此阻止決策或淡化決策。

巴爾幹的挫敗與中俄風險

烏克蘭與摩爾多瓦如願獲得歐盟候選國資格,但與此同時,歐盟領導人尚未能打破北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申請加入歐盟的僵局。

這兩個國家分別於2005年和2014年獲得候選國地位,但仍未成為歐盟成員國。北馬其頓總理科瓦切夫斯基週四(23日)稍早在與其他巴爾幹國家共同會見歐盟領導人時,他對缺乏進展表示:「所發生的事情是對(歐盟)信譽的嚴重打擊。」

阿爾巴尼亞總理拉馬(Edi Rama)也表示:「歡迎烏克蘭。給予候選人地位是件好事,但我希望烏克蘭人民不要對此抱有太多幻想。」

路透社指出,歐盟內部對於擴大的分歧已經減緩了巴爾幹國家的成員資格進展。在週四的會議過後,歐盟領導人再次表示「對西巴爾幹地區歐盟成員身份的全面和明確承諾」, 但烏克蘭迅速成為正式候選國身份,只會強化這些國家被邊緣化的感覺,這給歐盟帶來了俄羅斯和中國可能擴大其在巴爾幹區影響力的風險。

(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