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無法錯過的莫扎特年

2006年1月27日

1月27日是奧地利偉大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誕辰250周年紀念日。享有神童美育的莫扎特的一生只有短暫的35年,35個春秋充滿了喜悅、坎坷和不幸。莫扎特去世前窮困潦倒,但卻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音樂遺產,他所涉獵的音樂體裁兼容並蓄,從交響曲、歌劇到協奏曲、室內樂。250年後的今天,德奧兩國將隆重地為他祝壽,推出了一系列紀念這位天才作曲家的活動。

維也納通往莫扎特紀念碑的指示牌。圖片來源: AP

2006年莫扎特之年也帶給人們更多的思考:一場新的辯論戰隨之開展,比如是否可以將莫扎特視為帶有古典浪漫主義風格的現代派作曲家?他是否繼承了巴羅克的傳統?人們應該如何更好地詮釋莫扎特的作品?他何以享有如此殊榮?德國之聲中文部記者與德奧中知名作曲家、莫扎特專家和演奏家就此議題進行了訪談。

2006年,德奧兩國沉浸在莫扎特之年的節日氣氛之中。除了一系列隆重的文化紀念活動之外,以莫扎特名字為註册商標的各種商品隨處可見。在西方世界,德奧兩國是孕育不凡音樂家的搖籃之一,巴赫、亨德爾、勃拉姆斯、舒曼以及舒伯特等就是其中的幾位。但在轟動效應方面,無人能出莫扎特之右?這是否與莫扎特燦爛的童年、多難的青年、神秘的離去有關呢?曾長年擔任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院長的-莫扎特專家鮑爾教授認為,莫扎特音樂作品的獨特風格是關鍵所在:「莫扎特的音樂無與倫比,深入淺出。他的音樂看似通俗,便於人們接受和傳唱,但在其通俗易懂的表象背後卻隱含著艱深複雜的內涵和炫技。所以說,莫扎特的作品既適合於高品位的音樂愛好者,也深得普通百姓的喜愛,比如費加羅婚禮中的曲目就膾炙人口。」

在莫扎特之年,德國蜚聲世界的古典音樂小提琴演奏家安娜-索菲-穆特自然不甘落後,推出了一個兼容音樂會和新唱片的規模龐大的「莫扎特項目」,旨在為正確詮釋莫扎特的作品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她說:「我非常喜歡莫扎特的音樂,它們激動人心,每每令我落淚。莫扎特的音樂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莫扎特項目的目的在於向這位天才的音樂大師表達我深深的敬意。」索菲-穆特對當今人們詮釋莫扎特作品的方式頗感不滿。賦予莫扎特作品原有的優雅、純淨和更高境界是索菲-穆特的詮釋特點。

對此,曾於1988年因「末代皇帝」影片榮獲奧斯卡音樂獎的旅德華人作曲家蘇聰也持同一觀點。「我完全同意安娜-索菲-穆特的觀點。在詮釋莫扎特的作品時一定要把作品背後的意境表現出來,要有自己獨到的解釋觀點。可惜在最近40、50年來,社會越來越商業化,很多人只滿足於流利地完成作品的演奏,而不去考慮它們獨特的背景和理解。」蘇聰在德國已生活和工作了24年,如今依舊忙於譜曲創作。第三部歌劇「水銀燈光中間的世界」即將被搬上舞台。或許是出於同一職業的原因,蘇聰認為莫扎特音樂的常青生命力在於他是一位將嚴肅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典範:「莫扎特儘管寫了許多古典嚴肅音樂歌劇,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搞流行音樂的人。莫扎特最後的一部歌劇魔笛的構思就有點像今天的音樂劇,是給大眾寫的。魔笛的首演是在維也納劇院,不是歌劇院,近似中國的茶館,可以聊天,喝酒。」

莫扎特隨自幼出道,但因不善奉迎權貴,青年時代懷才不遇,到處碰壁,根本無法獲得應有的音樂高職。但這一切均無法阻止他如泉湧般的樂思,其音樂的形式和對稱感似乎與生俱來,歌劇的戲劇性也無與倫比,經典傑作層出不窮,他宏大通博的才智幾乎令不可思議。於是,有人認為,莫扎特不是世間凡人,他的作品從一開始就無懈可擊。莫扎特音樂專家鮑爾先生就表示,從莫扎特科歇爾作品目錄中幾乎看不出任何成熟發展過程。蘇聰則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這樣的觀點非常奇怪。過去在中國時,許多人將西方傑出的音樂家稱為樂聖,任何作品都無可指責。但我在與西方音樂家的討論中現,他們都很直接,公開指出不足。與其他古典浪漫派作曲家一樣,莫扎特也經歷了一個走向成熟的過程。雖說莫扎特十幾歲時的作品已相當成熟,但與後期作品相比還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

作為世界最著名莫扎特研究機構的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副院長霍爾策爾-格拉夫強調指出,對莫扎特作品的欣賞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莫扎特的作品既集古典音樂之大成,又具有前瞻性因素,莫扎特之年無疑將為人們理解莫扎特帶來新的視角。

西風東漸。莫扎特等古典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逐漸登陸中國。但能否被中國人所接受?現在德意志交響樂團擔任首席小提琴的陸威對中國目前的現狀表示擔憂:「中國只注重培養獨奏人材,學生接觸的大多為大型協奏曲和巨型作品,中國目前的音樂氛圍是大家都喜歡比較火的,輝煌型的東西。比如柴可夫斯基和施特勞斯的交響詩等,他們都運用了無數的銅管打擊樂器,追求震撼效果,而莫扎特則不注重表面化的東西,具有更深的內涵,所以現在在中國音樂界往往遭到忽視。我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在這方面應該提高。」

毫無疑問,莫扎特之年是火爆的一年。兩個半世紀前為莫扎特送葬的人群因一場暴風雨紛紛折回,留下莫扎特孤零零的遺體,被埋藏在一個沒有墓碑的貧民公墓中。如今,追思莫扎特的豈止成千上萬?!但蘇聰認為莫扎特之年的商業化趨勢已遠離了追思莫扎特的宗旨。「我認為,在全世界範圍內,很多人都只想靠莫扎特的名字謀生,說應該這樣,那樣,但其實跟某扎特本人已毫無關係。」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