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無需對中國進行特別的贊賞抑或譴責」

採訪記者:李魚2006年6月22日

中國在非洲大陸發動的攻勢令人矚目。國家主席胡錦濤剛剛在4月訪問了那裡,不到兩月,總理溫家寶也進行非洲7國之行。同中國相比,德國的非洲政策是否成功,哪些地方有待改進,怎樣在非洲伸張民主價值,面對中國的非洲政策,是否有必要採取應對措施,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位於漢堡的非洲問題研究所所長梅勒爾博士(Mehler)。

6月19日抵達加納訪問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
德國非洲政策的最基本要點是什麼?

梅勒爾:
要從價值和利益這兩個方面來看。德國認同全球性的價值觀,其中包括人的尊嚴、消除貧困、保障人權民權等原則。另一方面是利益,有全球性的非洲利益,如氣候保護,地區性的非洲利益,如開發非洲市場,確保能源供給等。

德國之聲:
德國的非洲政策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在哪個領域卓有成效?

梅勒爾:
「卓有成效」這個詞用在這裡可能不很恰當。如果一定要用,那麼德國非洲政策的成功之處在於它的可信性,因此德國在非洲當地享有很高威望。從整體上看,非洲人權狀況以及民主制度標準都在改善,當然,進步過程中有反復和挫折,不過這些不能算在德國的賬上。德國在非洲的利益體現雖然不如原則價值領域取得的成果,但非洲也在向德國提供能源,這樣就使德國擺脫單一能源依賴的局面。德國非洲政策的不足之處在於State Building, 即建設或是重建那裡的國家體制,這是德國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德國之聲:
不論是民間,還是專家圈子裡,都有人說,西方的非洲政策失敗了。這裡所指的西方政策是,西方在對非洲進行經濟援助時,總是附帶一定條件,非洲人不願意這樣。您怎麼認為?

梅勒爾:
不能籠統地說,非洲人喜歡什麼,歐洲人在做什麼。因此,也不能籠統地說「失敗」。不能象列清單那樣算賬,說在這一點上成功了,在那一點上則沒有。在發展援助政策方面,多年來人們期待可以借此推動非洲現代化的發展過程,現在看來,這裡恰恰是不成功的地方。一個籠統地非洲是不存在的,非洲國家相互有別,他們制定的目標以及完成目標的手段,都是不一樣的,有上層精英,有廣大群眾,有專制政府,有依照民主價值原則的公民社會,他們的利益和目的不一樣,對外國在非洲行為的評價當然也不一致。

德國之聲:
中國在非洲也展開發展政策。總理溫家寶在本次剛果訪問期間,就許諾了30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而且不帶任何附加條件。中國的這種「不干涉內政」策略,或者說,做生意不問政治的做法,在您看來是可取的嗎?

梅勒爾:
應該說,中國的所謂「不干涉內政」原則在這裡實質上幫了非洲獨裁政府的忙,這並不奇怪,中國也是地球上破壞人權最甚的國家之一,這樣看,他們同屬一個陣營。

中國的非洲政策相當矚目,中國最需要的是確保能源與原材料安全,外交上排擠台灣。這一策略看上去是成功的,中國同非洲精英的交往甚密,但這並不是說,中國在非洲只是受到愛戴。可能中期就會因這樣交往帶來問題而產生衝突,比如,非洲在低科技領域也想有所作為,但因中國的出現卻不能夠,比方說在紡織領域。非正式的消息來源說,中國的小商販已開始活躍於非洲城市街道,這說明,中國已開始在這些廉價區域同非洲形成正面競爭。

德國之聲:
您在文獻中提到的「非洲現實主義」是什麼含義?

梅勒爾:
不能過高要求非洲夥伴。要有選擇地同非洲國家進行合作,同某些國家合作時,要特別考慮合作的形式。要求非洲在幾年裡達到其他大洲的水準,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德國之聲:
非洲已經成熟到可以接受民主、人權及自由這類西方價值觀了嗎?

如果使用強力推行民主,可能不會成功。但民主人權自由這些價值本身則是十分珍貴的。這在非洲也是這麼看。有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非洲民眾嚮往民主人權和自由,這一點應該受到我們的注意。只是他們的嚮往在政府那裡得不到兌現。但問題是,這些價值能否從外部移植安裝到非洲國家,估計也沒有任何手段可以進行這類行動。應當支持加強當地的改革力量,但民主不可從外部移植。

德國之聲:
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歐洲對非洲政策嗎?

梅勒爾:
去年誕生了一個「歐洲對非洲戰略」,它貫徹情況怎樣還有待觀察。目前,剛果便是對歐洲在非統一政策的考驗。一方面,歐洲在非洲的防務與安全政策接受考驗,另一方面,歐洲機構以及部分成員國參與其中,可以想像,運作過程中會產生各種矛盾。目前的狀態下,歐盟還沒有能力產生統一的非洲政策,即便是針對某個非洲國家,也是不可能的。這一情形有待改善。不一致性也有其優勢,它可以防止一致性的錯誤政策。

德國之聲:
中國在推行積極的非洲政策。德國或者說歐洲應該採取相關對策嗎?

梅勒爾:
無需對中國的做法進行特別的贊賞,抑或譴責。無論哪個國家,其實行新的外交與經濟政策所產生的影響都有待觀察。現在對中國下定論還為時過早,因為影響還沒有產生。有些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為非洲大眾帶來好處,這是積極的。但非洲在對外的總體上是一種傾斜的關係,資源外流,大眾沒有從中得到好處。在此,應該更多地進行觀察,冷靜地觀察,而不要散佈恐慌。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