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熊貓留洋,貪圖財禮還是從長計議?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7月12日

中國國寶大熊貓已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出口商品。世界環境保護工作者最近提出警告說,這種瀕危珍稀動物的出國熱將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喜得貴子的四川大熊貓圖片來源: AP

在美名及金錢的利誘下,中國方面越來越傾向於「請君入甕」,將野生大熊貓引入動物園。與此同時,旅遊業的興起破壞了天然生態環境,碧綠的竹林為土木工程讓位,山區升起了旅館、樓群之類的石頭森林。

今年六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及中國林業部的調查統計表明,天然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已由1988年的1100只上升到了1590只。但是,情況果真如此容人樂觀嗎?中立的研究工作者指出:1988年的統計過於保守,紙面上的數據遠遠低於實際水準。

近十年以來,中國熊貓作為租賃商品走向世界,中國當局將租借費用投入拯救大熊貓工程。上一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熊貓展覽風靡北美,不僅為參展動物園,也為中國政府帶來滾滾財源,直到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大喊暫停。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巡迴展出的把戲無異於一種變相剝削,更為珍稀物種的生存危機雪上加霜。

1996年,有利可圖的大熊貓租賃項目捲土重來,這一次是在更嚴苛的條約限制之下。例如:動物園必須出具有力證明,保證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在脫離野生狀態之後,更能從人工培育的項目中受益。然而這種承諾仍然值得懷疑:一方面,各地頻傳熊貓寶寶的誕生喜訊;另一方面,熊貓已經喪失了生存技能,再也難回歸大自然的懷抱。

即便這種國寶級動物能夠重返竹林,它們還將面臨著另一大嚴重問題:遊客的騷擾。中國四川省旅遊局局長劉傑(音譯)表示:「旅遊業是四川省的新興產業,而大熊貓則是吸引遊客的亮點。」為了取悅於旅遊業的衣食父母,四川省投資上千萬美元,大搞旅遊基礎建設。

迎來了遊客,送走了安寧。在這一點上,野生熊貓更是這場「竹林驚夢」的受害者。距成都西北方向130公里處,是「臥龍」自然保護區,3歲的熊貓女士「龍飛」便居於此地。自從遊人的喧囂紛沓而至,「龍飛」便飽受驚擾。一群大學生支付362美元,換來一張「珍貴」的合影相片。

中國的國家自然保護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早在1997年,全年的觀光人數不過寥寥1萬人,如今,已猛增至50萬至70萬。

十年一覺「熊貓」夢,為什麼野生熊貓的希望之光反倒黯淡了呢?中國研究調查協會主席王郝曼(音譯)一語道破其因,「是貪婪」。王指出,熊貓租賃項目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其實好比是貪圖高額聘禮的人家強行將女兒塞入花轎。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協會、大熊貓保護組織的Don Lindburg表示,科學研究工作顯著提高了大熊貓的出生率,但是他本人感到極其失望的是,中方人員卻拒絕教授熊貓後代一些基本的生存技巧,以杜絕熊貓日後放生的可能性。Lindburg指出,這樣一來,美國動物園紛紛推延熊貓的歸還期限。

中國仍然向全世界推出可愛的熊貓寶寶,這是人工授精的巨大成功所在。除此之外,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另發奇招,試圖克隆熊貓--這恐怕並非是對基因多樣化的積極貢獻吧。

(芙茗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