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爭取賠償金--法國核試驗受害拒絕聽天由命

2011年8月7日

法國上世紀在阿爾及利亞和法屬波利尼西亞進行的核試驗,致使大約15萬名平民和軍人遭受核輻射。2010年6月針對核試驗受害者的賠償法案正式生效。但是時至今日,許多核試驗受害者仍然沒有得到任何賠償。

法國在其殖民地進行多次核試驗圖片來源: dpa

1960年至1996年,法國一共執行過210次核試驗,在此期間只有前蘇聯(718次)和美國(1039次)嘗試過更多的核導彈試驗。起初法國在其當時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進行核試驗,之後則遷移至玻裡尼西亞。那時參與核計劃試驗的成員總計共有15萬人次,其中包括民眾以及軍隊編制人員。而當中如今依然健在的5000名實驗者中35%罹患癌症。經過自稱"核試驗老兵"的組織(簡稱AVEN)長年的努力,終於在2010年6月,針對核試驗受害者補償的規定正式生效。隨著這份法律的簽署生效,前法國國防部長埃爾韋‧莫蘭(Hervé Morin)終於為長達數年之久,關於法國核武器試驗的論戰作了個了斷。他當時承諾"老兵們"巨額賠償,但是數據顯示,直至今日,絕大多數核實驗受害者仍然沒有得到任何賠償。

自賠償法生效一年後,2011年6月,才有第一名受害者得到國家賠償。國家委員會答應一位在核試驗期間服兵役的受害者數千歐元的補償,這位退役老兵如今深受皮膚癌之苦。委員會這個決定是極具象徵意義的。1960年初在撒哈拉,當法國第一次引爆原子彈時,他只是一名年輕的士兵。他當時被派往前線監視,而他所在區域離爆炸地點僅僅只有數公里之遠。他說:"那時我們只穿著二戰遺留下的庫存之物,輕帆布製成的保護服,手套以及面具。"

批評者:法案是一次新聞秀

自第一名受害者獲得賠償後,緊接著有11名受害者要求賠償卻遭到駁回。現在還有500名申請人擔心可能領不到賠償金。而社會黨議員吉勒(Jean-Patrick Gille) 對這樣的結果感到吃驚.他在自行組織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份法案是一次新聞作秀,這樣親自起草法案的國防部長可以說"看哪,我多麼有勇氣來處理這個議題。"但是,從一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份法案在執行上的困難。至今,我們從這份法律上只贏得了一點,那就是,我們的公眾支持對核試驗受害者進行賠償,但是在執行過程中,賠償體系卻沒產生任何作用。

律師泰索尼埃(Jean-Paul Teissonniere)為法國核試驗中許多受害者進行辯護,他現在為每一起被駁回的案例提起訴訟,希望這些人最終獲得賠償。而原先這份賠償法案就曾規定,具有爭議的案例可移交至其他委員會重新審查處理。但是事情的發展已經有快一年卻仍然停滯不前。"核試驗老兵"的組織現在自己處理此事,機構負責人桑(Jean-Luc Sans)說道: "我們自行設立觀察機構來跟蹤追查核試驗的後果。而這些觀察會側重在流行病學以及社會學方面。除了參與核試驗者的健康狀況會被記錄調查,那些曾經居住在阿爾及利亞和玻裡尼西亞核試驗基地附近的居民,如果至今還健在,也會成為調查關注的對象。"

政治團體要求修改賠償法案

在巴黎,越來越多跨黨派的政治倡議團體要求修改賠償法案,放寬賠償的條件。就在此期間,來自玻裡尼西亞的政治家圖黑伊伐(Richard Tuheiava)也在為新法案的改革疾走奔呼,要求法國需要為其核試驗在玻裡尼西亞造成的環境破壞承擔相應責任。因為在賠償法案中根本沒有提到這一點 。一般情況下,法案批准賠償的標準非常嚴格,時間,地點和病症都要經法國委員會認證後才可能獲得賠償。如此一來,在阿爾及利亞和玻裡尼西亞核試驗基地的工作人員根本就沒有機會提出賠償要求。更不用說他們的親屬或者核基地周圍的居民了。

半年前,一位法國高級軍官訪問玻裡尼西亞時第一次承認,核試驗可能危害島嶼環礁,並因此引發海嘯。這令島內居民極端憤慨。而且,現任政府,不同於舊的親巴黎的政府,也要求巴黎對此作出聲明。作為其家鄉玻裡尼西亞的代表,法國議員圖黑伊伐認為,他的法案才是說出人民的心聲。他說:"法案文件是與玻裡尼西亞核試驗受害者組成的聯盟"穆魯羅瓦塔頭"(moruroa e Tatou)協商合作完成的。其中也有塔希提島(Tahiti)的環境組織團體的幫忙。連我們的教會領袖在內的玻裡尼西亞全民已經動員起來參與到這項法案的改革了。"

圖黑伊伐也許已經爭取到一些參議員作的支持。但是在得到一套完整的,就連環境保護方面都能考慮到的法案之前,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法國核試驗受害者聯盟將會繼續求助於公眾輿論,呼籲法律政策的支持。"核試驗老兵"的組織負責人桑相信,法國政府不可能長期逃避其所應當承擔的責任。他說: "政府也許在想,隨著核試驗受害者的離世,核試驗賠償問題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算他們運氣不好,我們的聯盟中還有許多受害者的後繼者--他們的孩子將會繼續為他們的離世父母的權益不斷奮斗。"

作者: Suzanne Krause 編譯: 林 實

責編:邱璧輝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