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 普丁助陣「習家軍」,攻台難以避免?

2022年10月30日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可能預見未來經濟處境不看好,因而把施政重心轉向政治和軍事。正如沒有避免烏克蘭戰爭的爆發,西方也可能同樣沒辦法避免台灣戰爭的爆發。

普丁和習近平今年2月在北京會面
台灣"上報": 中俄就像二戰時的軸心國圖片來源: Alexei Druzhin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當一切人事安排都盡在掌握,全是"自己人"的政治局對習近平又有何用?》,作者張文認為,習時代並不存在明顯的最高領導人對官員的"犒賞"。他的傾向更類似於認定了一個人對自己有哪方面的幫助,然後將其提拔到自己認為合適的位置上。

文章說,大概率接替政協主席的王滬寧,作為貫穿了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時代的"三朝老臣",他可以說是整個政治局常委會中少有的接受了正規政治學訓練和具有知識階層背景的一人。這意味著他作為"軍師"的角色,短時間內無法被替代。習留下他的原因大概也在於:王先後幫助提出過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以及如今的習思想。短時間內習仍然需要這樣一位能夠幫助自己包裝政策和意識形態的"上書房行走"隨侍左右。

作者認為,新常委的任命,也讓人看到了從清零政策以來的一種政治風格的進一步擴大:許多人都已經看到,李強順利成為了排名第二的常委,等待接替總理職務,這既證明了習的權力已經無遠弗屆,可以任意提拔,也印證了他一直以來對"政治定力"的偏執式的執念--上海的封城和混亂都不會對李強的位置構成任何影響。這次大會的主題、風格,乃至用人的名單,已經是很早以前就在最高領導人的心目中擬定好了的,這次大會的舉辦對他來說意味著一種感受--一種一切都在計劃內,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劇本在運行的感受。

"解放台灣"優於經濟發展?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傚法毛澤東,習近平加速"解放台灣"?》,作者林庭瑤認為,經過二十大"登基大典"後,中共再次確立黨媒姓黨,領導姓習。兩岸關係方面,"反台獨"已被寫入中共黨章,習強調"不放棄使用武力",未來台海的緊張情勢,恐將有增無減。

文章說,兩岸戰爭彷彿步入"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最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北京決心加快統一時間表,不惜以武力實現統一目標;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代(Admiral Gilday)則警告,兩岸最快2023年之前就可能爆發戰爭;我國安局長陳明通也強調,中共可能2023年就會"以戰逼談"。原本台海還不至於爆發衝突和戰禍,但是否會因為眾人的預期心理,而讓預言成真?

作者指出,習近平可能預見未來經濟處境不看好,因而把施政重心轉向政治和軍事。拯救經濟,成果要多年後才會顯現;但軍事行動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當美國祭出晶片鎖喉戰,造成中國經濟重挫下滑,台灣不宜見獵心喜,反而應該戒慎恐懼。毛澤東曾出兵朝鮮半島,鄧小平曾出兵越南--習近平會不會放下經濟不管,而把"解放台灣"當成優先解決的歷史使命?

俄中同盟助燃台海戰火?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中俄就像二戰時的軸心國》,作者郭寶勝認為,根據各種現象和研究結果,由於俄中同盟的性質、中國的野心和能力,以及西方沒有避免烏克蘭戰爭的爆發等三個主要原因,烏克蘭戰爭後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非常大。

文章說,為了對抗西方國家,改變國際秩序,實現自己的野心,俄羅斯和中國結成了互助聯盟。中國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相應地,俄羅斯強調中國統一台灣的合法性。就像二戰中軸心國的協調合作一樣,中俄不僅在烏克蘭戰爭中相互支持,而且還正從東線分散和瓦解西方的力量。而且,事實上,中國甚至認為通過戰爭取代美國的目的高於統一台灣。儘管拜登總統曾四次表示,如果台灣受到攻擊,美軍將保衛台灣,但中國仍然堅定地堅持武統台灣,因為中國認為,中國要想取代美國的霸權,與美國的戰爭將不可避免。

作者認為,由於西方沒有避免烏克蘭戰爭的爆發,西方同樣也可能沒辦法避免台灣戰爭的爆發。面對可預見的戰爭,台灣和西方必須正視這一嚴峻挑戰,擺脫幻想、積極備戰。而美國也應該吸取烏克蘭的教訓,避免重蹈烏克蘭的覆轍,對中國的侵略要提前採取包括武力在內的任何必要手段。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