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建議就是,現在正好這個反彈上來了」,「就趕緊賣掉,割肉也得盡早地走」。這是獨立記者袁莉創建的《不明白播客》採訪的投資A股的中國私募基金經理Leo對中國股民的建議。在這期節目裡,Leo分享了他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的信心是如何逐漸瓦解的。
Leo指出,一般小的經濟周期就三年半,2021年的一季度開始,它是企業盈利的巔峰,然後它就是逐個季度開始往下走。2021年三個季度,2022年四個季度,到2023年的二季度,按照原來的經濟周期的規律,本來是應該企業盈利在往上反彈了,但是二季度結果是經濟大不如預期。然後三季度也不成,現在其實四季度,應該還是不成。他說,「中美關係又不太好,而且7月份出了很多政策,你發現31條那文章(註:指指2023年7月14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通稱『民營經濟31條』)裡邊,從二十幾條之後,後邊又有一大堆的關於要一切忠於黨什麼亂七八糟的……」
2024新年伊始,中國股市暴跌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Leo說,股市 被拉起來之後,它本身存在的諸多大的問題還沒有出清,沒有解決。那後邊的話呢,它還是會發生更慘的狀況。「所以就是最主要、最慘的東西,它沒發生,那我覺得這個市場就不會見底,那後邊漲多了,它又會跌下去」,「所以我在那個時間就趁著反彈完之後我就出清了」。
Leo認為,因為A股市場它還是政策市,反映的是政策的變化。除非政策又回歸到鼓勵民企,比如說巨頭們公司的黨支部全取消了,之後又讓民企幹活了,那我們也會相信這些,跟著一起。但現在是看不到了啊,所以還要跟蹤這些民企的狀況。因為科技啊,創新啊,這些東西,更多的都是需要民企去做的。
分析:兩會召開在即 中國經濟紓困無望
Leo以前是一個小粉紅,一直都是看多中國。但他現在給投資A股的親戚朋友的建議是:割肉也得盡早地走。「國家能打的牌越來越少了,最慘的狀況還沒有到,所以這個底我覺得是深不可測的。所以,如果還有親人或者朋友,都是建議他們趁著這個(反彈)趕緊贖回了,反正得贖回了」。
中國快艇翻覆事件引發灰色地帶衝突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他們是國家的海巡,不是民進黨的海巡》,作者陳嘉宏認為,在討論中國快艇翻覆 不幸致二人死亡事件之時,中方多跳過這艘快艇本身早已違法的事實,卻掐頭去尾反過來指控台方海巡「草菅人命」、「隱匿事實」。事實上。這艘快艇不僅自始違法,它還闖進台方海域蛇行拒檢,這就如同一輛沒有行照駕照的駕駛開著一輛沒有車牌的車子在大街上亂奔亂竄。
文章說,因著這次不幸事件,中共順勢拉高兩岸衝突 ,先是由國台辦放話指控台灣「暴力執法」,接著否認金廈之間有所謂禁限制水域,甚至有金門旅遊船遭中國海警登船檢查,這是典型的灰色地帶衝突,不但是藉勢借端侵蝕台灣官方管轄權,還想在520之前趁機施壓賴清德。
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金門圖片來源: The Yomiuri Shimbu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作者認為,駕著CP小艇出勤捉走私、捍衛海疆的海巡隊員是中華民國的海巡,不是民進黨的海巡;以為攻擊這件海巡執法事件可以鬥倒民進黨,但其實鬥倒的對像是中華民國的邊境執法。
《Expats》導演選擇了立場,但不是示威者的立場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端傳媒」發表文章《<Expats>劇評:金錢買不來幸福,但可以治病》,作者Sean Tierney認為,劇集《Expats》中充滿了傲慢自大感。它聚焦於香港最小、最富有、最有權力的社群之一,也是這座城市中最與世隔絕的社群之一。我們也許可以辨認出《Expats》展示的香港,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極其淺薄、外來人中心的版本。詞語「九龍」被使用的方式,就像19世紀的英國作家吟唱「非洲」(Africa)一樣,充滿了危險與不可抗拒的異國情調。
文章指出,通過努力確保這部影集不會冒犯人們所抗議的政府,導演王子逸明確地選擇了立場,而這不是香港示威者的立場。第4集的片尾字幕中播放了一段聲音,初聽起來像是示威口號,但並不是真的口號,甚至可能連那種說法都不存在。2019年最常聽到的口號之一是「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 Kong」,但影集使用的不是這個口號。相反,它被截短為「為香港而戰(fight for Hong Kong)」,這是很少人會用的口號。用這個短語,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與政府事後宣佈抗議活動為「黑暴」的官方聲明完美契合。
作者認為,如果《Expats》的主人翁有所謂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將香港視為自己的家。整部劇到三分之二時,也沒有讓在地角色發聲,更不用說談論他們正在失去家園——這部劇在香港拍攝的時候,一切就正在發生。王子逸表示,「情勢不由人,我們在處境中是被動的,不過在這狀況裡我們依然具有相當的主動性。」作者說,2019年之後還住在香港的人不會同意這種陳腔濫調,更加說不出口。「如果《Expats》教會我們任何東西,那就是世界上有很多人都非常樂意把眾所周知的謊言塞到你的臉上,賭你無法反對它,甚至無法忽略它」。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2024年中國股市開局並不順利,走勢低迷,三大指數全部走跌。政府承諾出台措施穩定市場,股市應聲出現短暫反彈。俗話說 「千金難買牛回頭」,中國股票市場已走過30餘載,一路上起起落落,跌宕反轉,股民們也在牛市和熊市的變換中漸漸成長。A股都有哪些驚心動魄的大漲大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He 2024開年以來中國股市持續下跌,三大指數集體低開的背景下,國務院本周承諾要採取措施穩定市場、提振信心,央行隨後宣佈降准降息措施,股市之後出現短暫反彈。有漲就有跌,A股30多年的歷史中,股民也經歷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過山車之旅。
圖片來源: Reuters 1990年12月19日的上海見證了中國史上的一個「第一」,這一天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這標誌著中國證券市場的正式誕生。一年後深交所也正式開業。迄今為止,中國股票市場走過30餘載。一路上起起落落,一代代股民也在牛市和熊市的轉換中成長。
圖片來源: 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 最近熱播的爆款電視劇《繁花》講述了90年代上海生意場上的風雲故事,其中關於90年代初股市的不少情節也燃起了股民的一波回憶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92年鄧小平南巡,在講話中他鼓勵股市試驗。由此激發一輪牛市。第一財經報導,當年的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幣股票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一輪牛市啟動。3個月內快速上漲,漲幅高達301%,這個漲幅至今為股民津津樂道。
圖片來源: Xinhua/AP/picture alliance 俗話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正所謂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漲就有跌,有牛市自然也有熊市。2005年的6月,經過A股幾年漫漫熊途,擊穿1300點的心理關口之後,終於跌破千點大關,創出了998點的低點。
圖片來源: STR/AFP/Getty Images 不過在一輪轟轟烈烈的股權分置改革等因素的影響下,各路資金快速湧入,短短兩年後就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大牛市行情。2007年10月,A股出現6124的歷史高點,至今沒有被打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07年,內地上市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場也表現搶眼。根據中國政府網,截至當年12月14日,內地上市公司數目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61%,市值佔總市值的58%, 圖為2004年10月的香港交易所。
圖片來源: dpa 2015年4月證監會開放A股市場"一人多戶"限制,允許每名投資者最多可以開立20個A股賬戶。兩個月後滬市達到5178點,達到近8年來的最高點位。眾多股民情緒沸騰,市場一片其樂融融,當時很多散戶投資者並不知道,這就是此輪牛市的終點。按照證監會的要求,各大券商開始清理非機構類個人投資者的配資業務賬戶,遏制借債炒股。市場突現恐慌氣氛,滬深指數之後急速下挫,兩個多月急跌45%,接近腰斬。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X. Congjun 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肖鋼擔任證監會主席,也是被視為中國股市極富災難性的時間段:三次股災,兩次熔斷,近20次千股跌停。大批股民認為證監會對2015年的股災應對不足。2016年2月,肖鋼被免去證監會主席職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劉士余接替肖鋼上任證監會主席後掀起「監管風暴」。但2018年上證綜指全年跌幅24.59%,深成指和創業板年跌幅則高達34.42%和28.65%,被股民戲稱「熊冠全球」。2019年1月劉士余被免去證監會主席一職。5月19日,中紀委發布消息稱,劉士余因涉嫌違紀違法,主動投案配合調查。目前的證監會主席是易會滿。
圖片來源: Reuters/Stringer 過去一年多以來,中國股市的跌勢尤其刺眼也是因為,其他股市的表現相當不錯。《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股市去年大幅飆升,並在本周創下新高。日本日經指數在2023年上漲了28%,目前處於三十多年來的最高水準。今年年初迄今,該指數上漲9.1%。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He 在本土股市低迷的背景下,一些中國散戶也選擇日本股市,加入了搶購日本股票的行列。《華爾街日報》援引金融數據提供商萬得(Wind)的統計,四隻追蹤日經指數的中國上市ETF上周實現約26億美元的成交額,是有記錄以來交易最繁忙的一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Yomiuri Shimbun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本周三在新聞發布會出人意料地宣佈了降准降息的消息。有分析師指出,這表明政府希望出台政策,確保經濟在新的一年有良好開局。不過《華爾街日報》指出,有經濟學家認為此舉措效果有限,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需要出台更強有力的提振措施。
圖片來源: Koki Kataoka/Yomiuri Shimbun/AP/picture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