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去世八周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L. Xia (德國之聲中文網)7月13日,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去世八周年。時事節目「不明白播客」發布《林培瑞:去世八年,劉曉波給我們留下了什麼?》,主持人袁莉邀請中國問題專家林培瑞討論他和匿名中國作者吳大志合著的《我沒有敵人:劉曉波的生平與遺產》。
袁莉在節目中提到,知名記者Ian Johnson(張彥)在《紐約書評》上寫到,《劉曉波傳》這本書幾乎被主流媒體拒之門外,只有洛杉磯書評和中國圖書評論兩家刊物發表了有實質性的、比較長的評論,外交事務上的僅有一段短評。他說,儘管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是全世界自由社會的強大對手,但人們似乎對探索中國毫無興趣。
林培瑞表示贊成張彥的意見。他說,西洋世界一直從十八世紀以來,對東方的中國有一種神秘感,有一種東方主義的概念。看到悲慘的東西,沒有把它放在自己的腦子和肚子裡考慮。歐洲發生一個希特勒的大屠殺,對西洋人的打擊很大。這是我們有血有肉的傳統打了我們。在東方發生東西還是隔了一層,說這是人家的不同文化,不同傳統,跟我們不是那麼密切的關係。
其次,林培瑞說,西方的公司喜歡在中國賺錢,整個中國的經濟奇跡是因為外國投資、外國做市場等等。包括關於這本書的出版也遇到同樣的問題。
7月13日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祭日。從廣場四君子到《零八憲章》,從空空的椅子到各地的紀念活動,劉曉波在中國當代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Favre 7月13日是劉曉波的祭日。2010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宣佈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獄中的劉曉波。由於家人也無法代為領獎,在2010年12月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頒獎典禮上,人們為劉曉波放置了一把空椅子,並將獲獎證書和獎章放在椅子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TB scanpix 因起草《零八憲章》被捕入獄的劉曉波於2009年12月被北京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11年監禁。
圖片來源: AP 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之前,德國筆會宣佈將該年度赫爾曼‧凱斯滕獎(Herrmann -Kersten-Preis)授予中國作家劉曉波。德國筆會主席約翰諾‧斯特拉瑟爾(Johano Strasser)和替劉曉波領獎的時任獨立中文筆會主席廖天琪。
圖片來源: DW/Juan Ju 當劉霞告訴劉曉波,他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時,劉曉波流著眼淚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獎應當屬於六四亡靈。劉曉波曾明確表示,六四民主運動以及這場運動被血腥鎮壓的結局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圖片來源: dapd 1989年6月2日,劉曉波(中間手持麥克風者)、周舵、高新和侯德健4人來到天安門廣場,開始絕食。他們表示,絕食是為了抗議戒嚴和軍管,呼籲學生和政府以和平談判、協商對話來解決雙方對立。此後,被稱為「四君子」的他們一直待在廣場,直至六四凌晨。
圖片來源: 64memo 劉曉波曾說,為了給這些亡靈討回公道,我作為倖存者對這些死者有一份沒辦法放下的責任。只要六四這件事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 我一定要替他們做。不管效果怎樣,我一定要堅持。" 這是劉曉波2000年夏天在家中與作家貝嶺。多年之後,貝嶺成為《劉曉波傳》作者。
圖片來源: DW/Y.Xiaobing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不久,夫人劉霞便遭到軟禁。2012年美國紐約舉辦了題為「沉默的力量」(The Silent Strenth)的個人攝影展。
圖片來源: AP 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ueller)是劉曉波文學活動在柏林的主要推動者和支持者。這名出生和成長於羅馬尼亞的作家對專政和獨裁有著親身且獨到的見解。這是她在柏林文學節期間朗誦劉霞的一首詩歌。
圖片來源: DW/S. Peschel 柏林國際文學節多次以劉曉波和劉霞為主題舉辦討論會。這是2016年的一次會議現場,邀請的嘉賓從左至右:獨立中文筆會主席廖天琪、前德國駐華大使史坦澤(Volker Stanzel)、作家廖亦武和翻譯。
圖片來源: DW/S. Peschel 2017年6月底,關押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劉曉波的錦州監獄證實,劉曉波被發現罹患肝癌,已經辦理保外就醫。據稱一個「由8位國內知名腫瘤專家參加的醫療救治小組」為劉曉波制定了治療方案。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2017年7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德國前夕,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表示,德國政府已注意到有關劉曉波及其夫人到國外進行治療的願望,並「希望劉曉波能得到一切必要的治療手段」。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17年7月8日,負責救治劉曉波的中國醫大一院發布了題為「美德專家稱劉曉波到國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的短消息。7月9日,前往中國參與會診的一名德國醫生和一名美國醫生發表聲明稱, 他們相信劉曉波可以轉運到國外接受治療,但必須盡快進行。網上出現的相關會診影片引起德方抗議。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Wong 2017年7月11日,美國重申歡迎劉曉波赴美接受治療。7月12日,中國醫大一院罕見地在同一天內兩次發布病情通報。下午的通報稱,劉曉波「病情垂危」,醫院正全力搶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2017年7月13日,劉曉波因為肝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在沈陽病逝,享年61歲。在社群網站上,很多人緬懷這位民主鬥士。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P Video
美國貿易戰無法應對「中國衝擊2.0」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國衝擊2.0」比上一次嚴重得多》,作者David Autor(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和Gordon Hanson(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經濟學教授)指出,1999年至2007年間,中國首次顛覆美國經濟時導致美國製造業近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流失。這次「中國衝擊1.0」是一次性事件。從本質上講,中國只是明白了如何做它幾十年前就應該做的事情。
作者認為,正在加速逼近的「中國衝擊2.0」標誌著中國從弱者蛻變為強者。美國的應對策略需要檢討,單靠關稅 永遠無法讓美國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創新之地。關稅固然該納入貿易武器庫——但應該作為精確武器,而不是無差別殺傷的地雷,同時重創敵人、朋友和平民。
自1月20日上任以來,美國總統川普迅速啟動關稅戰——從大規模加徵關稅到突然按下暫停鍵——從鋼鋁稅、汽車稅,到全球「對等關稅」,再到對藥品、半導體等啟動國家安全調查。關稅政策多次調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金融市場劇烈震蕩。 圖片來源: Hu Youso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川普上任後首次大規模加徵關稅:自2月1日開始對美國三大貿易夥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徵關稅。川普宣布對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指責兩國未能阻止非法移民進入美國;對來自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指責中國在芬太尼生產中扮演重要角色。
圖片來源: 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川普2月10日簽署行政令,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製品加徵25%關稅,並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鋼鋁主要供應國的免稅額度。
圖片來源: Al Drago/ abaca/picture alliance 川普于3月26日宣佈,自4月3日起,對所有進口汽車與輕型卡車徵收25%的關稅。全球汽車供應鏈受衝擊,日韓汽車產業首當其沖。受此消息影響,豐田、本田、現代和起亞等汽車製造商股價大幅下跌,總市值蒸發約165億美元。
圖片來源: Artur Widak/NurPhoto/IMAGO 川普4月2日在白宮玫瑰花園舉行「讓美國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記者會,宣佈「對等關稅」措施。美國對大多數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稅,但針對特定國家徵收更高稅額。中國、歐盟和越南分別面臨34%、20%和46%的關稅; 日本、韓國、印度、柬埔寨和台灣,分別受到24%、25%、26%、49%和32%進口關稅的打擊。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川普4月9日在大規模「對等關稅」上路不到24小時後出現政策大轉彎,宣佈暫緩徵收「對等關稅」90天,在此期間,稅率將統一降至10%的基準關稅。但中國被排除在暫緩名單之外,不僅如此,還將對中國的關稅加碼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國此前指控中國打擊芬太尼不力而徵收的20%關稅。
圖片來源: Angela Weiss/AFP/Getty Images 2025年5月4日 | 對美國境外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 川普5月4日以「國安威脅」為由,宣佈將對非美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理由是要「拯救美國電影業」。
圖片來源: Chris Cheadle/All Canada Photos/picture alliance 2025年5月12日|中美關稅戰90天「停火協議」 美中高層在瑞士進行談判後於5月12日發布聯合聲明,就90天的「暫停期」達成協議:美國對大多數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45%的關稅將在5月14日前下調至30%,30%關稅裡包括針對芬太尼問題額外施加的20%懲罰性關稅;中國對美產品加徵的125%關稅則將降至10%。美中雙邊早前不斷疊加的報復性關稅,在這波協商中幾乎都被取消。(圖為美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談判代表格裡爾出席美中貿易會談)
圖片來源: Valentin Flauraud/AFP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調中國「小包裹」關稅 白宮5月13發布行政命令,將從5月14日起將對中國低價值貨物(不超過800美元)徵收的「最低限度」關稅從120%下調至54%,原計劃的200美元固定費用徴税方案被擱置,現行的100美元固定費用將繼續執行。
圖片來源: Ben Montgomery/Getty Images 川普威脅自6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加徵50%的統一關稅。他同時警告蘋果公司,若其在美國銷售的手機是在海外生產的,將面臨25%的關稅。兩天後,川普收回了對歐盟加徵50%關稅的威脅,他表示,與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通電話後,同意將美國和歐盟的談判期限延長至7月9日。
圖片來源: agrarmotive/IMAGO 美國聯邦國際貿易法庭裁定,川普今年4月2日對多國徵收的對等關稅,以及早前向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的報復性關稅都屬於「非法」。判決認定,川普征收全球關稅的行為超出了《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IEEPA)賦予總統的權限。美政府表示將對該裁決提出上訴。
圖片來源: Evan Vucci/AP/picture alliance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一天後推翻該判決,讓川普的關稅政策得以持續實施。上訴法院指出,為了審理川普政府的上訴,將先暫緩此前法院的裁決,並命令原告及川普政府分別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應文件。
圖片來源: Manuel Balce Cenet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全球鋼鐵和鋁產品的進口關稅提高至50%。中國是美國的第三大鋁供應國。他指責中國未按約降低關稅,取消針對稀土等產品的貿易限制。他說:「中國完全違反了與我們達成的協議。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
圖片來源: Martin Meissner/AP Photo/picture-alliance 6月10日 美中談判雙方宣佈原則上達成貿易框架協議 中國和美國官員在英國倫敦舉行貿易談判,經過兩天的會議,6月10日,雙方宣佈原則上已達成貿易框架協議,以落實5月在瑞士日內瓦的共識、還有兩國領袖上周的通話內容。川普在社群網站Truth Social上表示,按照美中達成的新的貿易協議,美國將從中國獲得稀土磁體。他還表示,將允許中國學生在協議達成後繼續留在美國大學學習。
圖片來源: Li Ying/Xinhua via AP/picture alliance
文章說,沒有任何經濟政策可以使失業 變得毫無痛苦,尤其是當失業使你所在的行業或家鄉失去元氣的時候。但是,面對行業崩潰,最好的反應是讓失業的工人迅速找到新的工作,並確保那些帶來美國淨就業增長的年輕小企業做好準備。關稅只能侷限在保護老牌製造業,非常不適合這項任務。美國必須培育具有巨大創新潛力、由公私部門共同投資的產業。這些產業在全球範圍內都大有可為,中國早在十年前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美國必須停止糾纏過往貿易戰,去迎接當前的中國挑戰。
「實現完全統一」為何是謬論?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王毅「實現完全統一」的謬誤》,作者吳奕軍說,中國外長王毅稱「台灣地區不能從中國分裂出去」,是刻意混淆歷史現實。台灣官方國號中華民國,早在1949年遷台,建立於同年的中共政權,其統治從未及於台灣。台灣擁有民選政府、軍隊、憲法、貨幣、領土、國民,早已是事實上的主權國家。王毅忽視台灣實非中共統治范疇,掩蓋主權分立之事實,是典型的否定現狀。
文章說,王毅聲稱「民進黨千方百計走向台獨,是非常危險的」,是典型的訴諸恐懼(appeal to fear)恫嚇話術,渲染台獨危機以合理化可能發動的軍事行動,誇大台灣若不同意統一就有「戰爭風險」的假象。
作者認為,王毅暗示國際應該接受「中國完全統一是使命」之立場。實際上多數民主國家對此采「戰略模糊」政策,支持台灣參與國際事務以及和平穩定,不支持中共對台動武。王毅的說法只是從中共角度一廂情願地詮釋國際共識,忽視國際對台海和平的關切,以及透過和平方式處理台海問題之呼籲。王毅一貫的強硬言論無助緩解台海緊張,反而更加劇國際對中共的疑慮。
作者進一步指出,王毅口中的「統一」,實際上是「兼並」民主國家,是對台灣的侵略野心。王毅代表習近平政權的強硬態度,雖欲強調其「一中原則」敘事、壓縮台灣生存空間,實則加劇兩岸緊張局勢、強化台灣民眾反感與團結、促使國際更關注與同情台海安全、採取更多支持台灣防衛之行動,其實對中外經濟合作與中國社會穩定更是不利。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 中文有 Instagram !歡迎搜尋 dw.chinese ,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