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報攤沒了「蘋果」,內心有了恐懼

2021年6月27日

有評論認為,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是天經地義,香港問題的真正關鍵在於中共徹底地違背了它就香港問題對於全世界的承諾,導致香港成為中國政府自己政策下的犧牲品。

Hongkong | Letzte Ausgabe von Apple Daily
圖片來源: Lam Yik/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社評《蘋果掉下來還會長出更多的蘋果》指出,香港《蘋果日報》的行政總裁、營運總裁、總編輯、副社長及執行總編輯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中29條「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遭拘捕,但目前所公佈的「證據」裡,全是公開發表的一百多篇報導、評論和社評,沒有任何一條實質「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的罪證。換言之,港府及共產黨已經完全不管新聞產制過程,完全以言論論罪。要說這是香港新聞自由的末日,一點都不為過。

文章說,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是天經地義,香港問題的真正關鍵在於:共產黨根本徹底地違背了它就香港問題對於全世界的承諾,導致香港成為中國政府自己政策下的犧牲品。如前美國政府中國政策顧問余茂春所言,香港問題反映的是中國與整個世界之間的對立。這個對立最終影響了美國(西方國家)對於中國與兩岸關係的判斷,也反映了共產黨自己內心的恐懼。

一個既富有又誠實的人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最後一口蘋果的滋味》,作者顧爾德說,對掌握權力的統治者而言,一個既富有又想誠實,同時還掌握輿論發言權的人,會是非常難以控制的。黎智英就是這樣一個讓中共頭痛的人物。壹傳媒借由各種消費、娛樂、「踢爆」新聞獲得閱聽人信任,而在重要的政治議題上,黎智英旗幟鮮明地表現出與主政者的對立。從六四平反、香港普選問題、佔領中環、雨傘運動、反送中到國安法,黎智英出錢出力支持,自己也上街頭站上第一線,更鼓勵旗下記者報導相關抗爭。黎智英當然成了北京非除之而後快眼中釘。

《蘋果日報》停止營運,圖為封鎖線圍繞的《蘋果日報》總部。圖片來源: Kin Cheung/dpa/picture alliance

作者說,寫評論、辦媒體變成國安問題,這就是在恐嚇媒體。港府與北京的說詞難以說服港人與各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事務為中國內政。任何國家都不應該干涉、說三道四。」這是無視普世價值的詭辯,大概除了被民族主義沖昏頭的中國小粉紅,沒有人會埋單。作者援引黎智英的話說:「恐懼是統治與控制人民最方便而廉價的手法。」心存恐懼的不只是黎智英,不只是壹傳媒700員工,還有東方之珠750萬市民。《港區國安法》的魅影籠罩著維多利亞港、太平山、獅子山……直到「一國兩制」在香港被遺忘、「一國一制」牢牢鞏固。

為什麼要「打通前後三十年」?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崇毛抑鄧?習時代對兩個領導人的重塑和打通四個「三十年」的野心》,作者文非林認為,習時期的官方話語,呈現出「崇毛抑鄧」的傾向,也就是重塑並加強毛在黨史中的偉人形象,將鄧去英雄化,使其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者」和「優秀管理人」。

文章說,詮釋毛、鄧兩個時期,習秉持的是「兩個不能否定」的原則(即「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淡化兩個三十年的區隔,強調兩者之間的共通性——均是中共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的時期。

作者指出,打通兩個三十年,本質上還是為了加深執政根基、路線源頭,將「中國道路」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塑造成統一、連貫的體系。官方認為,肯定前三十年,還是後三十年,「決定著能否正確評價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的歷史,能否正確評價新中國六十多年的歷史」——若否定兩個三十年或是任意一段,就意味著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是犯了「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便於國內外敵對勢力動搖政治信仰,擾亂社會,恐將重蹈東歐劇變的覆轍。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