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李強和習近平聯手施壓李克強
2023年10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李克強生前被「剪裙邊」 習近平、李強聯手施壓》,作者杜政指出,在今年3月的中共兩會召開期間,習近平曾公開對李克強進行敲打。李克強任內一直力推的招牌「改革」是「放管服」,即所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善服務」,要推進向服務型政府的角色轉變。這是中共十八大後,由李克強於2015年提出和力推的行政體制改革概念。新任總理李強在今年3月13日首次總理記者會上,沒提簡政放權,反而強調:凡事要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不能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李強還下令在新規則中刪除了李克強的心頭大事「放管服」。自李強任總理後,中共官媒文章鮮見出現「放管服」的字眼。
作者說,就在李強就任總理後,中共國務院馬上進行新一輪統計打假。一些地方公開的訊息顯示,統計打假要倒查2022全年,甚至更早到2017年10月起,就是到李克強的第二任期內。經濟數據造假也不只是李克強總理任期內的問題。這次李強「倒查」,一方面是要顯示和過去舊賬切割,另一方面就有點暗算已下台的李克強的意味了。
作者說,李克強任內被視為改革派,一些對中共抱幻想的人時而熱傳「習下李上」,希望讓李克強上台來改變中共亂局。李克強突然去世,終結了改良派的想像。然而,這次李克強猝死事件,卻可能同時帶來政治震蕩效應,埋下習近平的危機。
更多閱讀:李克強——改革開放的最後殉道者
李克強並非第二個胡耀邦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李克強驟逝成哭牆,將成第二個胡耀邦?》,作者林庭瑤指出,李克強的確符合傳統中國人心中「明君賢相」的想像,中國社群平台上紛紛悼念李克強的驟逝。中國人民特別喜歡藉著某位政治人物的離世,對他蓋棺定論之時,掀起所謂「大討論」。
作者回顧,身為「團派嫡長子」的李克強,幾次與習交手的關鍵時刻,最後都波瀾不驚。當胡錦濤在二十大「被架離」之時,拍了一下李克強的背部示意,李克強也只是點了點頭,一臉木然。習近平打破慣例三連任總書記,同時常委名單拉攏清一色的習近平人馬,以胡錦濤為首,包括李克強、胡春華在內的團派,在二十大會議上正式被「清零」。
文章說,對於中國民眾而言,李克強象徵的是經濟改革的能手。但反過來說,李克強在關鍵抉擇的當下無力跟習近平據理力爭、百般無奈地容忍坐視,終究還是個缺乏政治手腕的軟弱書生。李克強和胡耀邦沒得比。畢竟,胡耀邦的離世,直接引發了學潮;而李克強的過世,應會引發一輪「大討論」,但其震波規模,恐將難以企及。強人政治的時代,文弱書生注定悲劇收場。
文革政治暴力的主要加害者是國家
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謎一般的動蕩」:關於文革的最新研究,如何挑戰了主流敘事的理解?》,作者吉漢介紹了美國史丹佛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魏昂德(AndrewWalder)的文革研究如何挑戰了主流歷史敘事對文革的理解。
文章指出,籠統的「浩劫敘事」遮蔽了許多東西,這其中就包括文革中政治暴力加害者與受害者的真實構成。當許多人提起文革中的政治暴力時,腦海中本能浮現起的加害者形象往往是「打砸搶」的紅衛兵、上街武鬥的造反派,而慣常印象中的受害者往往是被凌辱迫害的知識分子、被批鬥遊街的官員幹部。換句話說,加害者是某種面目不清、失去理智的人民,而受害者是精英群體。這種印象與「浩劫敘事」對群眾運動、「民粹主義」的籠統妖魔化是邏輯一致的。
魏昂德文革研究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徹底推翻了這樣的慣常印象。他對文革中各種政治暴力分門別類的細致統計表明,文革中的政治暴力雖然多種多樣,但其中的絕對主體部分,是在中央命令終結「內亂」、恢復秩序的壓力下,軍方所主導的地方政權對造反運動的鎮壓和對社會的震懾。就影響的範圍與人數而言,這種鎮壓暴力與其他政治暴力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換言之,文革政治暴力的主要加害者是國家,而受害者是造反運動的參與者,以及在一波波鎮壓擴大化中無辜受到波及的普通人。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