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林心如「歸順」就能歲月靜好?

張平
2018年1月21日

台灣演員林心如聲明「不支持台獨」之後獲得大陸政府饒恕,但這真的是台灣人「改善生活」的路徑嗎?朝核危機消失了,還是金家詭計的歷史重演?

China My Dear Boy Pressekonferenz in Taipei
林心如在《我的男孩》新聞發布會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XPPP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演員林心如主演的電視劇《我的男孩》被舉報"領取台獨津貼2000萬台幣",在中國騰訊的平台下架,林心如聲明"以前不曾以後也不會支持任何'台獨'言論及行為",隨後恢復上線。台灣《上報》發表評論《林心如透視出帝國黥面者的宿命》,作者盧斯達說,中國的權貴階級近年流行以分離主義指控打擊體制內的對手。這些人其實不在乎什麼民族大義,而是功利地運用中國官方的紅線(反分離主義)來作為打擊政敵的借刀。這些刀光劍影的政治鬥爭,蔓延到帝國的邊陲,就是這些港台地區的"涉獨爭議"。

文章說,中國的政治觀念,歸根究底就是中央集權,無關資本主義或者共產主義,而是兩三千年的歷史沉積,不受其直接控制的目標,就已經是懷有異心,早晚要整治。台灣和香港都有很多自以為現實主義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只要自報家門,向京師的皇表忠朝貢交心,自認做中國人,就可以迴避彼此的衝突。但身為香港人、台灣人,在中國眼中是抹不去的烙印。帶著這些烙印的人,從來就是潛在的反叛份子,是信不過的,最好的情況都是互相利用,到了價值減少,就是增加奴役的時候。"對主人來說,鞭打奴隸是常理,是天公地道。有'歸順就能改善生活'這個幻覺的人,一方面是對敵情(即所謂中國國情)的不理解,但最終就是對自身命運從來沒有興趣和最終的省察"。

城鎮危機與弱者屈辱

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中國無序城鎮化的代價》,作者高雨莘說,雖然外來人口的困境是很多中國人關心的問題,但是他們的住房問題常常遭到忽視,被中產階級對房價難以承受的焦慮所掩蓋。去年11月的火災改變了這一點。外來人口的困境也反映了中國的城市規劃危機:中國的城市變得太大、發展得太快。在政治與經濟目標粗暴結合的推動下,它們在短短幾十年間從單調的工廠城鎮蛻變為令人眼花繚亂的大都市,同時破壞了環境,造成了社會不平等與家庭紐帶的斷裂。

文章說,當官方走投無路的時候,便把矛頭轉向那些最沒有能力反抗的人。近年來,政府除了出台種種歧視性政策,更是開始清理"低端人口"--這是外來人口在官方文件上的稱謂。以社區中產化、學校和服務業升級等城市改造為名的規定,一直在加大對外來人口就業和住房的限制,削弱他們的生計,使得他們越來越難以留在城市。"驅逐流動人口和其他城市政策所凸顯的,卻是生活在一個專制統治日漸收緊的國家的屈辱"。

北韓再成最大贏家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幾番博弈,大國輸盡─金正恩竟成最大贏家》,作者陳破空說,一手硬,一手軟,這套手法,不只是中共領導人會玩,北北韓領導人也會。大抵是極權政治的通用手法。今年元旦,金正恩就這麼玩了一手,而且大告成功。所謂"陽光政策",就是對北北韓的綏靖政策。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和盧武鉉實施這一政策的後果,就是,以為是對北北韓提供經濟援助,大量援助卻被金正日挪用於暗中發展核武器和導彈。文在寅重拾這一綏靖政策,未來的後果也不外如此,只會進一步充實金正恩的核武庫。

一月九日,南北韓雙方舉行兩年多來的首次會談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Uncredited/Korea Pool/AP/dpa

文章說,中共喉舌《環球時報》發表社評,題為"半島雙暫停初現,會是曇花一現嗎"。故意使用了"雙暫停"這一中共術語。趁機愚弄中國民眾,彷佛朝鮮半島出現的緩和跡象,是中共"雙暫停"提議的結果。中共所謂"雙暫停"的意思是:北韓暫停核導活動、美韓暫停軍演。其實,包括朝、韓、美在內各方,對中共所謂"雙暫停"提議,都明確予以拒絕。事實上,在近期朝鮮半島局勢演變上,中共再次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表面上執行聯合國決議,參與對北北韓的經濟制裁。暗地裡,卻在海上以船對船方式,偷偷向北北韓輸送石油,繼續向金正恩進貢。

摘編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