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美國拋棄台灣會增加更大戰爭風險

2023年10月1日

有評論指出, 2024年總統選舉是美國從中國帶來的雙重震撼中驚醒後的首次大選,然而,候選人對這一話題的討論卻少得可憐,讓人訝異。低估中國風險是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錯誤,拋棄台灣會增加今後爆發更大戰爭的風險。

9月27日,黑莉、德桑蒂斯、拉馬斯瓦米參加一場共和黨內的選戰辯論
9月27日,黑莉、德桑蒂斯、拉馬斯瓦米參加一場共和黨內的選戰辯論圖片來源: Mark J. Terrill/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美國總統候選人怎麼不辯論中國議題了》,作者Gabriel Scheinmann(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協會執行董事)和David Feith(新美國安全中心兼職高級研究員)指出,2024年總統選舉是美國從中國帶來的雙重震撼中驚醒後的首次大選,然而,候選人對這一話題的討論卻少得可憐,讓人訝異。

文章指出,低估中國風險是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錯誤。中國面臨內部挑戰,包括經濟增長放緩,出口下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但中國抱有敵意,也具有能力--中國的經濟和技術實力遠超冷戰時期的蘇聯--而美國沒有做好應對準備。

文章回顧了共和黨候選人對美軍是否應當保衛台灣免遭中國侵犯的態度。據報導,川普在擔任總統期間否定了保衛台灣的設想,此後他一直態度模糊。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同樣一直是含糊不表態。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表示,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他將動用美國軍隊對抗中國。黑莉(Nikki Haley)則承諾"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衛台灣,就像我們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衛烏克蘭一樣",這種說法迴避了美國是否會參戰的問題。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的立場在兩周內轉變了三次。其他人的立場也沒有比他明確。作者指出,危險在於,拋棄台灣會增加今後爆發更大戰爭的風險,讓中國政府更有膽量攻擊其他鄰國,也更有膽量威嚇被弱化的美國。

中國正試圖對台灣青年施加「軟實力」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中國對台灣"大交流時代": 主題更軟、紮根更深

台灣《報導者》發表文章《中國"大交流時代"文化軟攻勢如何瞄準台灣"首來族"?學生怎麼想?》,作者孔德廉寫道:在中國鎖定"首來族"台灣青年進行的首波交流裡,主題變得比過去更加軟性,從文化、生活和興趣層面拉近兩岸青年的距離,並以優惠政策吸引台灣學生就學及就業;另外,這種交流也擴展到為台灣兒童及少年發聲的兒少代表上。"大交流年"裡,"主題更軟、紮根更深"已成趨勢。

這篇報導訪問了幾位在今年夏天陸續參與兩岸交流營隊的台灣青年,其中一些青年抱持著對古跡的興趣,單以行程來看調性相對溫和,應該沒有太政治化的困擾。一位訪問者說,"很多地方都沒有去到,行程表只是參考,像一開始說是要去北京大學,結果後來變北京體育大學。"另一趟行程裡,有台灣團員認為,"我覺得台灣人都很愚蠢,到中國我才感覺自己的無知。"另外一位阿哲立即起身反駁,單純的交流變成兩岸優劣的辯駁。

有團員指出,正常的交流是"把自己的看法、觀點跟立場表達出來,你也要聽對方在想什麼",但今年許多新開展的兩岸交流活動中,他看到的不是"交流",而是"強迫購物",賣的不是實體商品,而是單一的政治思想。"我們聽過不少單位行程很鬆,讓你一開始不疑有他。就一天寫個3個行程,去了你才發現怎麼活動多出很多,甚至有些根本就不寫,直接開車把你載進去,很像廉價旅遊團的購物點,沒買夠不準出來。"

「大躍進」時期,中國農村大規模開展「土法煉鋼」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 Co. Ltd

中國地下史學家的奮斗有何意義?

1959年,中國西北城市天水的一群大學生開始了一場螳臂當車的計劃。當時中國正處於"大飢荒"時期,這場由政府政策引發的災難導致了多達4500萬人死亡。這些年輕人親眼目睹了農民餓死和吃人的場面;也看到了政府如何殘酷懲罰或殺害上訪求救者。他們決定辦一本雜誌《星火》。他們將文章刻在鋼板上,並在當地官員幫助下用油印機印刷。《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著名記者、作家張彥的文章《星火不熄:"鐵拳"也不能粉碎的中國地下史學家運動》,講述被淹沒了的這段反抗故事,以及中國記者江雪走遍中國,記錄這本被遺忘的出版物的經歷。

這本雜誌沒能出到第二期。幾個月之內,與該雜誌有關的43人被逮捕。三人後來遭處決,其餘人都被送去勞改多年。文章指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地下歷史學家就一直存在,但在共產黨統治的前50年裡,他們都是孤立的個體。他們的文章、藝術作品和書籍很快就被安全機構沒收。他們甚至常常不認識彼此。張彥認為,他們是中國最聰明的一批人,其中有大學教授、獨立電影製作人、地下雜誌出版商、小說家、藝術家和記者。有些人可能被視為持不同政見者,但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處於體制內,始終從事的是體制內工作,擁有財產,有家有口。他們冒著失去事業和前途甚至是牢獄之災的風險,出版秘密雜誌、禁書和獨立紀錄片。

文章寫道,在追求使命的過程中,江雪經常被問到自己的作品是否真有任何意義。一位同行告訴她,她的作品有道德價值,但實際上還是無關緊要的。寫中國歷史能寫出什麼結果呢?"但我不同意,"她說。"只要嘗試了就有意義。我想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裡做一個正常人。"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