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習近平賣「芒果乾」 中共大限不遠?

2023年6月18日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最近表達的亡國感應該不是杞人憂天,清零松綁後房市依舊奄奄一息,進出口雙雙大幅衰退,青年失業率攀高到20.4%已滿足觸發顏色革命條件,這些因子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革命的火種。

習近平是否已在擔心政權不穩?
習近平是否已在擔心政權不穩?圖片來源: Florence Lo/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芒果乾"是台灣選戰時網民慣用的諧音詞匯,意指借由激發"亡國感"來催票。台灣"上報"發表文章《習近平大賣"芒果乾"究竟想幹什麼》,作者卓然指出,根據中共官媒的邏輯演繹下去,習近平心中的極端情況,大概是指中美終須一戰,那麼他的"最壞打算"又會是什麼呢?六月五日習近平考察內蒙,召集幹部開會再次強調極限思維,高唱他的雙循環論調,聲稱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裡,"當別人不給我們開門的時候,我們還要自己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有了這個最高指示,各省市區領導於是大搞"退林還耕"、"水稻上山"等種種光怪陸離的運動,搞得民怨沖天。

文章說,習近平的亡國感應該不是杞人憂天,清零松綁後房市依舊奄奄一息,進出口雙雙大幅衰退,青年失業率攀高到20.4%已滿足觸發顏色革命條件,這些因子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革命的火種,習近平再怎麼昏庸,也該知道光靠科技維穩不可能高枕無憂。

很多人好奇中共大限何時到來。作者認為,其大限必與房市崩盤深度綁定。中共財政靠出售公有土地續命,但居民住房買的只是使用權而無所有權,等同於一次付給政府70年房租,到期歸零,又可以再玩一次。而中國商品房制度是在1979年啟動的,攤牌時刻不遠了。人民一旦覺醒,就是中共崩解之時,習近平大概明白這點,在大限來前,找美國打一架,或許就是轉移矛盾的最好選擇。

如果再藉《願榮光歸香港》禁制令要脅國際網路平台,那將進一步減損香港做為國際商業大城的條件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願榮光歸香港"?中共要捏死這只金絲雀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北京會毫不猶豫把金絲雀捏死》,作者顧爾德認為,"今日香港,明天台灣"這句話雖不必然要視為魔咒,但絕對是個警惕。最近香港政府禁播《願榮光歸香港》大動作就是個血淋淋的教訓──為了不要聽到鳥兒唱這道歌,不惜把鳥兒捏死。

香港過去之所以可以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香港享有資訊自由,《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這項自由已遭限縮,如果再藉《願榮光歸香港》禁制令要脅國際網路平台,那將進一步減損香港做為國際商業大城的條件。難道北京不擔心這個負面作用?作者認為,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提供了一個解答。

彭定康在最近的一次座談中說,與其把香港視為中國金雞母,不如視為金絲雀。"我始終認為香港應該是在礦坑中的那隻金絲雀,讓大家知道一旦中國的勢力越來越龐大,香港是否真的還能夠維持這樣的自由社會。"他在《香港日記》中寫道:"如果中共認定要把金絲雀捏死才能確保中共政權得以延續,難道他們還會有所猶豫嗎?我向來覺得答案是不會。即使這樣的惡行在東亞地區和全世界都觀感不佳,他們也不會有所遲疑。"

王丹 (2019資料圖)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

"修復性正義"與社群責任

台灣民進黨前政治工作者李援軍指控王丹性侵,並在記者會上公開自己的經歷。儘管他在台灣受到廣泛的輿論支持,卻在台灣以外受到大量的陰謀論攻擊,評論其為 "共諜"、"共匪",質疑他在六四前夕公佈這件事是政治性攻擊、想要抹黑六四。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面對性侵指控,公眾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作者林愚波認為,中共確實會用"性醜聞"來作為抹黑異見人士的手段,但對王丹性騷擾的指控並非是第三方的空穴來風,也並非是在強權的逮捕和逼迫下去電視認罪的"被嫖娼"事件,而是來自當事人本人的陳述,且是不止一位當事人的詳細陳述。無理由地將當事人描繪成"別有用心",這是一種很典型的對性暴力經歷者的詆毀,尤其是對在權力關係中處於低位的性暴力經歷者的詆毀。這種詆毀,和中共動不動就將異見人士說成"境外勢力"的邏輯,如出一轍。

文章說,針對性暴力事件,犯罪學家 Rashi Vidyasagar 倡導對"正義"的重新思考。她提出,我們所熟悉的正義通常是"報復性正義",即個人必須為他所做的事情受到懲罰。正因為報復性正義是我們熟悉的唯一正義形式,有些人才會那麼容易去懷疑性暴力經歷者。因為在報復性正義面前,"疑罪從無" 很重要--即使讓1,000 個被告逍遙法外,也不允許1名無辜者受到懲罰。但我們應該納入 "修復性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 ,"修復性正義"不將罪犯視為天生的惡人,而是去檢驗社會環境如何使他變成一個罪犯,去檢討是什麼樣的文化使得性侵行為被鼓勵,什麼樣的文化使得受害者常保持沉默。

在一項研究中,30位經歷過性侵或家暴的訪談者講述了她們對正義的看法:比起加害者的回應,她們更希望得到自己社群成員的承認和改正,因為正是旁觀者的沉默、不作為、甚至指責受害者,助長了性侵和家暴。社群成員的不作為對她們來說是一種背叛,比犯罪者的罪行造成更大的傷害。可見,社群支持和"社群問責"(community accountability)對實現修復性正義至關重要。如今各個年輕一代的民主行動組織發表的聲明,表示支持李援軍、譴責性暴力、並要求王丹做出合理回應--作者認為這是社群支持、社群問責、達到"修復性正義"的第一步。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