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脫口秀行業風暴:「中式」冒犯,國家暴力認同,與「審查外包」》,作者沈度指出,在脫口秀演員House(李昊石) 在表演中提及 「作風優良,能打勝仗」引發的輿論熱潮中,一個可怕的訊號是,在相當規模的網民對於軍隊、對於民族國家概念、對於絕對秩序和絕對服從的條件反射式的捍衛中,在那些可以即刻觸發煽情機制的語言習慣中,在捍衛解放軍不可褻瀆時彷彿與體制合而為一的時刻裡,我們能清晰看到聲勢越來越浩大、無從質疑甚至無從不配合的,對於作為一套壓迫系統的國家機器、對於國家暴力尤其軍事暴力的無條件認同。
文章說,恰恰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壓抑、焦慮、憤怒不斷累積而無處宣洩,同時幾乎已經不存在有效公共討論讓人理解壓迫從何而來、憤怒本該導向何處去、有尊嚴的生活究竟意味著什麼、作為公民的我們還可以爭取什麼抵抗什麼,而宣傳機器那些無孔不入而且彷彿環環相扣的故事則近乎封堵了從另一個角度認知世界與自己的可能——於是壓抑與憤怒被無縫轉嫁到國家需要的敵人,焦慮則成就了對於強權的諂媚。對於官方通報的無條件信賴與合理化,對於吸毒的無死角歧視,又或者考公成為潮流、「廳局風穿搭」成為婚戀市場新偏好,都是同一棵樹上結出的不同果實。
「文革」留下的政治創傷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國不能抹去文革十年》,作者Pamela Paul說,在記者布蘭尼根的新書《紅色記憶——文化大革命的後世》(Red Memory: The Afterlives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中,他注意到,在習近平治下,中國對「文革」歷史的遮掩愈發嚴密——隨著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大,這一跡象令人對它的政治健康深感憂慮。
文章說,無所不及的「文革」留下了政治創傷。「沒有一個工作單位能倖免,」布蘭尼根寫道。「沒有一個家庭是無辜的。用『同謀』來形容都過於輕巧——同志之間、朋友之間、夫妻之間、親子之間互相告發背叛。一個人可以通過這種背叛飛黃騰達,直到時代大潮再次改變方向,曾經的受害者開始反擊。這種親密關係的背叛和政策的突然逆轉撕裂了中國文化的全部肌理,將儒家的孝道倫理和更新式的共產主義博愛承諾盡數推翻。」
文章指出,當美國人談起文革,討論的內容往往是關於集體思維和烏合之眾的興起,以及Twitter上和大學校園裡的表演型憤怒。相似之處當然存在:政治領袖在煽動文化戰爭,極化思維將意見分歧的范疇縮窄至盟友與異端的能指,媒體也更願意高喊口號而不是帶動深刻討論。但布蘭尼根的著作提供了同樣重要的警示:忽視或扭曲歷史會招致怎樣的危險。
電影是記錄和重新詮釋歷史的一種方式。而以文革為題材的華語電影卻為數不多。以下這些經典電影中,您看過幾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annes Film Festival 影片根據古華所著同名小說改編,於1986年上映,反映中國建國以來多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2009年,網易將這部影片稱作「反思文化大革命傷痛的高峰力作」,並指出:「從很大程度上可以說,謝晉導演用真正藝術家的高度自省責任感拍攝完成的該片,其對文革悲劇進行人性反思和批判的力度是時至今日的中國電影中最為尖銳犀利的!」
圖片來源: Shanghai Film Studios 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領銜主演。1993年,《紐約時報》就《霸王別姬》評論指出:「每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的影片,不論多客觀,都在提醒傷痕纍纍的中國人: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一種生活方式,迄今仍沒有健全的法律系統、沒有基本的民主和人權來預防這些破壞性的力量再次重現。」當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另獲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讀者對余華的同名長篇小說應該並不陌生。這部1994年出品、由張藝謀執導的劇情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講述了由葛優和鞏俐飾演的福貴一家的坎坷遭遇。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影片中的重要章節——文革尤其讓人印象深刻。《活著》曾榮獲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影片的名字和文革相關的」灰暗和壓抑「恰恰相反。確實,這部1993年出品、姜文執導的影片雖然以文革為背景,但是全片除了紅旗飄揚和標語遍地的鏡頭外,基本沒有特別明顯表現文革的畫面。南方周末曾評價寫道:」不同於其他表達創傷的電影,至少在表面上看,無論是文革那真切的疼痛瞬間抑或傷感的傾訴,這部作品均不直接去觸摸;取而代之,電影聲嘶力竭地渲染著另一種氛圍——略帶詭異,卻是不可否認的光芒四射。」
圖片來源: SIFF 影片改編自旅法華人導演戴思傑同名暢銷書,講述了70年代知青的故事。由陳坤和劉燁飾演的一對好朋友在下鄉期間得知,被稱為「人民公敵」的四眼先生私藏大批禁書,包括雨果和巴爾扎克等人的名作。後來兩人不約而同地愛上了周訊飾演的小裁縫。三人對巴爾扎克的作品都非常著迷。因為該片的投資方為法方,所以2002年代表法國片入選了金球獎。
圖片來源: Empire Pictures 2005年,由關錦鵬執導、鄭秀文和吳彥祖主演的《長恨歌》入圍威尼斯影展,但在參賽前,據網易和搜狐等中國媒體報導,該片因內容涉及文革,內地電影部門對此相當緊張,要求導演關錦鵬就個別敏感劇情作出刪剪,否則影片不準遠赴威尼斯參展。「人民網」隨後則稱:涉及「文革」敏感劇情的《長恨歌》已經通過電影局審查,並未像傳言般遭到刪減。
圖片來源: Imago/Unimedia Images 由張藝謀執導的這部文藝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文革時期純真而受壓抑的愛情。影片於2010年9月在中國大陸上映,取得1.6億票房,打破當時大陸文藝片票房紀錄。《山楂樹之戀》曾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將,並入圍2011年柏林電影節的新世代單元(Generation)。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NN/China Daily 這又是一部張藝謀執導的涉及文革題材的影片,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鳳凰網」2014年在解析這部影片的文章《失憶,文革最大的後遺症》中指出:「那一些張藝謀的同齡人,那些文革的親歷者,想必會在這部電影裡看到自己,順便也看一看那個不易覺察的張藝謀。他們會看到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浩劫中,倖存下來的女人,其實都是嚴格意義上的寡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annes Film Festival
「在西雅圖的背後看見新疆」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在西雅圖的背後看見新疆,在新疆的背後看見台灣》,作者閻紀宇說,新疆議題近年一直是國際新聞熱點,儘管經常被視為美中新冷戰較勁的籌碼,但普世價值的終極關懷更為重要;地緣政治、務實政治(realpolitik)的操弄算計不應勾銷血肉之軀的痛苦掙扎,尤其是弱勢族群的血肉之軀。更何況新疆議題還涉及許多超越地緣政治、大國博弈且意義深遠的面向。
文章說,《新疆再教育營 :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作者拜勒(Darren Byler)揭示另一項影響深遠的事實:對於這樣一個超高效能執行力、定期更新軟硬體與資料庫的數位圍場,歐美自由民主體制孕育出的高科技業者(此外還有歐美政府2001年之後的反恐政策與反恐戰爭),在有意無意之間透過人才培養、技術輸出、資本募集等管道成了中國幫兇,也就是作者所說的「在西雅圖的背後看見新疆」。從科技公司舒適先進的辦公室,到流放地擁擠惡臭的牢房與奴役工廠;從訓練精良全心投入的程式設計師與工程師,到不見天日哀哀無告的再教育營「學員」;兩個世界看似天涯,其實咫尺。歐美國家已開始亡羊補牢,只恐為時已晚。
從「再教育營」到「種族滅絕」:中國新疆政策遭國際譴責
對新疆少數民族的族群壓迫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侵犯人權的一項重要指責。美國和加拿大官方已將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人的所作所為定性為「種族滅絕」。2017年到2019年間,新疆人口出生率從15.88‰降至8.14‰,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1.4‰降至3.69‰。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O. Kose 中國自2017年起在新疆大規模設立所謂再教育營,拘押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德國獨立學者鄭國恩(Andrian Zenz)的研究首先披露了這一現象。國際媒體從2018年初開始對此報導,逐漸揭示有關拘禁營內強制勞動、虐待、洗腦等侵犯人權的做法。
圖片來源: AFP/G. Baker 中國官方稱這些教育營為「職業培訓中心」,其目的是杜絕極端主義、為維吾爾人提供就業技能。2019年12月9日,新疆自治區政府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宣佈,所有學員已經「結業」,開始新生活。但仍有很多海外維吾爾人反映家人被拘禁。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 人權組織還指責中國在新疆實施全民監控、文化同化、剝奪宗教自由、強推節育以控制人口增長等措施。北京始終否認所有對新疆侵權行為的指控。2020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還曾宣稱中國的治疆政策「完全正確」、「成果顯著」。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Parks 2020年7月6日,兩個流亡海外的維吾爾人團體委託律師向海牙國際刑事法院遞交訴狀,控告中國政府犯下"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行,並提交了有關證據。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名列被告。海牙國際刑事法院的任務是為種族滅絕、戰爭罪行和其他暴行的受害者伸張正義。但中國不承認其管轄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P. Dejong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一直對中國對待穆斯林少數民族的方式提出強烈批評,甚至在2009年新疆發生騷亂後譴責中國對維吾爾人進行'種族滅絕'。據報導,當時有很多維吾爾人逃亡到土耳其。然而從2016年開始情況發生變化。隨著中國與土耳其的經濟關係升溫,艾爾多安政府不再批評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
圖片來源: Murat Kula/AA/picture alliance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2月19日報導,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辦公室於年初得出結論認為,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的大規模監禁和強迫勞動屬於反人類罪行,但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中國在新疆進行了「種族滅絕」行為。報導援引人權觀察組織國際司法專家Richard Dicker說,「種族滅絕是很難在法庭上證明的」,因必須確認犯罪者「有非常明確的意圖「,「基於某個群體的宗教,種族或民族背景,消滅全部或部分人口」。
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2021年1月19日,在川普卸任前一天,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稱中國迫害維吾爾人的作法已犯下「種族滅絕與反人類罪」。繼任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在19日的確認聽證會上向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表示,他同意蓬佩奧稱中國迫害維吾爾人之舉為種族滅絕的聲明。
圖片來源: Saul Loeb/REUTERS 英國首相約翰遜認為,「認定種族滅絕是法律問題,但我可以說,我認為新疆正在發生的事、針對維族人發生的事極其令人憎惡。」英國下院已否決疑似針對中國的「種族滅絕修正案」。 假如該案通過,英國將以法律形式禁止同犯有種族滅絕罪行的國家簽署自貿協定。
圖片來源: Jeff Overs/PA Media/BBC/dpa/picture alliance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2月22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中指出,酷刑、強制勞工以及強制節育等都在中國的新疆以「工業化規模」發生。拉布呼籲,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巴切萊(Michelle Bachelet)或其他獨立專家應「立即和不受限制」地進入新疆,人權理事會應該就此事做出一項決議。中國外長王毅對此則回應稱歡迎聯合國人權高專訪問新疆:「新疆地區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
圖片來源: Ashraf Shazly/Getty Images/AFP 加拿大國會2月22日以266比0的票數通過一項動議,認定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人進行種族滅絕。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和大多數內閣成員則投了棄權票。特魯多一直不願將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的做法定性為種族滅絕,稱該詞「極其沉重」,並表示在做決定前需要進一步審查。
圖片來源: Sean Kilpatrick/The Canadian Press/ZUMAPRESS.com/picture alliance 荷蘭議會2月25日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動議,稱中國在新疆對待維吾爾穆斯林的方式屬於「種族滅絕」。首相呂特(Mark Rutte,圖)所屬的政黨對該動議案投下反對票。荷蘭外長布洛克(Stef Blok)表示,政府不想使用「種族滅絕」這個字眼,因為聯合國和國際法庭都尚未做出相關認定。
圖片來源: Bart Maat/ANP/AFP/Getty Images 新疆社會科學院2020年9月公佈《關於境外炒作新疆人口問題的研究報告》,稱近年來新疆人口持續增長,其中維吾爾族人口增幅和出生率均高於全疆平均水準,所謂「種族滅絕」沒有任何根據,並稱2018年新疆人口增長出現下降,是全面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也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各族群眾生育觀念轉變的體現。中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新疆2010至2017年的人口出生率均在15‰左右,其中2014年為16.44‰。但2018年,新疆的人口出生率降至10.69‰,2019年降至8.14‰。新疆人口自然增長率2017年為11.4‰,2019年跌至3.69‰。
圖片來源: Imago-Images/H. Lucas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