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消費加劇氣候變暖
2012年2月7日 能喝牛奶的人要感謝7000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當時,隨著農業的產生,人體發生了一次基因突變,這使人類在成人後也能夠對牛奶進行消化與吸收。因為,原本只有嬰兒才能消化奶中所含的乳糖。
幾乎沒有任何其他食物像牛奶那樣被人稱道,它被認為特別健康和富有營養。然而,牛奶產業的營運並非沒有問題:一方面,許多地方由於氣溫升高,飼養奶牛越來越困難;另一方面,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項調查,在全球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中,有百分之四來自牛奶加工行業。營養心理學家、德國布倫瑞克「動物飼料研究所」前所長格哈德•弗拉霍夫斯基教授告訴我們是否必須以及如何改變飲食習慣。
《全球環保創意》:對均衡飲食來說,奶製品是否不可或缺?
格哈德•弗拉霍夫斯基教授(Prof. Gerhard Flachowsky):世界各地的純素食者證明,肉、奶或雞蛋等動物源性食品對人類營養供應來說,並不是必不可少,不過,在植物類食物以外再進行額外的補充,可以穩定地提供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所以,一般建議人體蛋白質需求的三分之一採用動物源性食品。在我看來,這一建議幾乎不可能,或者說不容易實現。對於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嬰兒、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這一建議特別有意義。
《全球環保創意》:從氣候角度來看,是否還應該喝奶?制奶業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佔多大的比例?
格哈德•弗拉霍夫斯基教授:人類飲用的奶主要來自牛、綿羊、山羊以及駱駝等反芻動物。反芻動物具有特殊的消化系統。在它們的第一個胃──瘤胃內寄生的微生物,將各種不同的營養素加以分解,為其所用。問題在於反芻動物瘤胃中會產生甲烷,而甲烷的溫室氣體成分高,它對氣候的危害比二氧化碳大23倍。反芻動物因此而被歸類為氣候殺手。為了減少這些氣體的排放,人們已經作出了各種努力,但都有侷限。由於甲烷的溫室氣體含量大,它的碳排放量也高。在反芻動物類產品中,50%至80%的碳排放量來自甲烷。
在專家們看來,通過細菌疫苗或特殊飼料來減少牛排放甲烷氣體的做法並不現實。因為奶牛的生產效率高,對牛胃內導致發酵的複雜細菌群施加任何影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們大概難以阻止牛排放甲烷氣體,但有其他的可能來減少牛的碳排放:例如美國農業部資助農民購買沼氣池,這樣,牛糞就變成了潔淨的電力。
《全球環保創意》:是否可以改喝山羊和駱駝等其他動物奶?還是說只有豆腐或燕麥奶才是走出氣候困境的唯一出路?
格哈德•弗拉霍夫斯基教授:山羊奶的碳排放量與牛奶相當。不過,山羊被視為草食動物中的蝗蟲,其攝食行為會大大破壞土壤的品質。綿羊奶的碳排放量比山羊奶高,駱駝奶的相關數據我不清楚。
生產仿製食品,如豆奶或者採用植物蛋白製成「肉」等,都已經不是新鮮事了,早在上個世紀中葉就有,但至今沒有大的突破。如今,用植物仿製品替代動物蛋白,仍然不為人接受。對此,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
就碳排放量而言,豆製品也不是沒有問題。如果用生態手段處理收獲後剩下的大豆莖,就會產生一氧化二氮,這種氣體對氣候的危害比二氧化碳高近300倍。此外,為了種植大豆,大片森林面積遭到砍伐,重要的生態系統被摧毀了。據巴拿馬「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的專家們估計,僅在亞馬遜盆地,每年因種植大豆而喪失的雨林面積約為750萬畝,這也就意味著每年要多釋放大約一億噸的二氧化碳。因此,不管是牛排還是豆腐丸子,對氣候更有利的無論如何都是本地產品。
《全球環保創意》:今後幾十年內,氣候變化對乳製品行業有何影響?應該採取哪些適應措施?
格哈德•弗拉霍夫斯基教授:由於溫度上升、天氣變化無常以及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提高,有必要改善飼料儲備業。飼料作物容易木質化,變得難以消化。氣溫不斷升高將要求在高溫期對動物和牲口棚進行製冷,這樣又會產生新的植物和動物疾病。另一方面,如果有足夠的水、相應的品種和肥料,大氣層中的大量二氧化碳能夠有效地得以利用,那麼,預計各種作物的產量也會提高。
《全球環保創意》:農業要適應變化,必須採取什麼措施?
格哈德•弗拉霍夫斯基教授:可持續性的適應措施首先是植物培育措施,譬如培育那些低投入、高產穩產的品種。此外要改善食物和動物效率比,以減少單位食品的排放。單純從使用的角度上可以這樣說:提高效率,減少動物數量。目前有許多研究小組在加緊研究這個課題,但是,面對這個幾千年形成的牲畜飼養體系,不能期待很快有解決的辦法和奇跡出現。
作者:Wiebke Feuerseng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