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猜幣決勝:歐洲盃趣事

2012年6月2日

從1960年正式開始的歐洲盃曾經創造過多項紀錄,也發生多許多趣事,而其中又有不少和德國有關。

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1968年的歐洲足球錦標賽決賽資格的歸屬問題上,一枚土耳其硬幣扮演了重要角色: 當時東道主義大利隊和蘇聯隊在加時賽後依然踢成0:0,雙方必須通過"猜硬幣"的方式來決定勝負。地點是當值主裁、德國人庫特‧切爾內爾(Kurt Tscherner)的更衣室內。切爾內爾當時帶了一枚土耳其的游戲硬幣,一面是足球,另一面是球門。蘇聯隊的負責人要求先"試投"一下,結果是蘇聯隊勝出。不過,在隨後進行的"一猜定勝負"中,義大利人的運氣卻更好一些。義大利隊長法切蒂(Giacinto Facchetti)選擇了球門的一面,果然被他猜中。儘管當年主持了這一程序,但幾十年後,切爾內爾依然覺得"在這樣重要的比賽中採用投硬幣的方式來決定結果實在是太不合適了"。義大利最終獲得了1968年歐洲盃的冠軍,不過是在進行了重賽之後。因為在冠軍決戰中,雙方第一場比賽也未能分出勝負,因此不得不進行第二場較量。

比爾霍夫在1996年一球定乾坤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兩個決賽中的"金球"

此後還有兩屆歐洲盃冠軍的命運也和運氣頗有關係,不過不是通過投硬幣或者抽獎,而是通過"金球"。1996年英格蘭歐洲盃的決賽中,德國隊面對捷克隊,比爾霍夫在加時賽裡攻入"金球",從而使本隊2:1勝出,贏得冠軍。當時的規則規定,如果比賽雙方中有一方在加時賽中進球,比賽立即結束。2000年,比利時和荷蘭主辦的歐洲盃上再次出現類似場景,法國隊憑借特雷澤蓋在加時賽中的"金球"戰勝義大利。不過這也是歐洲盃歷史上最後一次"金球決勝負",因為國際足球總會此後取消了這一規定。

荷蘭:連續五個點球不進

歐錦賽歷史上唯一一次通過互射點球決定冠軍歸屬的決賽發生在1976年的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當時的比賽雙方是捷克斯洛伐克隊和德國隊。現任拜仁慕尼黑俱樂部主席烏利‧霍內斯(Uli Hoeneß)當時正是德國國腳,他在點球決勝中沒能踢進至關重要的一個點球。說起"點球不進"這個話題,歐錦賽的該項"冠軍"非荷蘭隊莫屬。在2000年,荷蘭和比利時合辦歐錦賽,荷蘭隊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半決賽中面對義大利隊。在該場比賽中,荷蘭人竟然五次點球不進,其中包括常規比賽時間內的兩次點球機會,以及點球互射階段裡的三次不中。而1960年,當時東道主法國和南斯拉夫之間舉行的比賽是歐錦賽歷史上常規比賽階段(不算互射點球)比分最高的一場比賽,結果是4:5, 南斯拉夫獲勝。

前法國球星普拉蒂尼現在是歐足聯主席圖片來源: dapd

最佳射手:普拉蒂尼

歐洲盃歷史上的最佳射手是法國球星普拉蒂尼,一共踢進9球。這位現任歐足聯主席的所有歐洲盃進球全都來自1984年在法國本土舉行的該項賽事。歐洲盃史上的最年輕射手是瑞士的馮蘭滕(Johann Vonlanthen),他在2004年葡萄牙歐洲盃小組階段攻破法國隊大門時的年齡是18歲零141天。同樣在2004年,俄羅斯人基裡琴科(Dmitri Kirichenko)創造了歐洲盃最快進球紀錄:開場68秒後,他就射門得分,而對手是後來該屆賽事的冠軍--希臘隊。

拉姆有望超越克林斯曼和哈斯勒

在德國隊歐錦賽最佳射手的排行榜上,參加過88年、92年和96年三屆賽事的克林斯曼以5個進球位居榜首,而在參加歐錦賽場次最多的榜單上,克林斯曼也和哈斯勒並列第一。兩人都參加了13場歐錦賽決賽階段的比賽。不過,如果德國隊在本屆歐錦賽中能夠進入半決賽,現任德國隊隊長拉姆就可以超越這兩位前輩,他目前已經參加過9場歐錦賽。不過,即使德國隊能進入最終決賽,拉姆也無法趕超法國功勳後衛蒂郎(Lilian Thuram)和荷蘭門將范德薩(Edwin van der Sar ),他們都參加了16場歐錦賽。而德國隊"常青樹"馬特烏斯是僅有的六名曾參加過四屆歐錦賽決賽階段的球員之一。

德國隊前主帥赫爾貝戈爾對歐洲盃不屑一顧圖片來源: AP

赫爾貝戈爾:歐洲盃"完全是浪費時間"

在歐洲盃"總積分榜"上,德國領先於荷蘭和西班牙。德國隊一共參加過38場歐洲盃賽事,比任何其他球隊都多。其中獲勝19場,進入決賽六次,三度奪冠(1972年,1980年和1996年),這三項數據也傲視全歐。而這些數據還是在德國沒有參加最初兩屆歐洲盃(1960年和1964年)的基礎上創造的。不過,曾任德國隊主教練的赫爾貝戈爾卻認為歐洲盃"完全是浪費時間"。這位曾率隊贏得1954年世界盃的主帥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在兩屆世界盃之間,重新打造一支強大的國家隊是第一要務,而歐洲盃對此造成了干擾"。

作者:Stefan Nestler 編譯:石濤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