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王岐山代表習近平出席女王國葬

2022年9月17日

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作為習近平特別代表出席英國女王國葬。不過近日接連傳出,英國下議院議長婉拒中國代表進入西敏宮致哀的要求,甚至有英國議員反對中方出席女王葬禮。

王岐山9月12日前往英國駐華使館弔唁英國女王
王岐山9月12日前往英國駐華使館弔唁英國女王圖片來源: Xie Huanchi/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外交部周六表示,應英國政府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將出席9月19日在倫敦舉行的英國女王葬禮。

王岐山周一(9月12日)已前往英國駐華使館弔唁英國女王。據中國外交部公佈的消息,王岐山在伊麗莎白二世遺像前肅立默哀,並在弔唁簿上題詞,代表習近平主席以及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向英國王室、政府和人民致以誠摯慰問。

王岐山當時表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是中英關係發展的推動者和貢獻者,是首位訪華的英國君主,曾接待多位中國領導人訪英,為中英關係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II)辭世後,她的靈柩自周四(9月15日)起在國會大廈西敏宮的西敏廳供大眾瞻仰,前往致哀的人龍綿延不絕。有英媒估計可能有超過75萬人前往弔唁,其中包括各國代表在內。

英國向女王告別的隊伍有多長?

02:0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國代表團瞻仰女王靈柩受阻

此前一天,英國媒體剛引述消息人士稱,因中國對多名英國議員實施制裁,英國下議院議長霍伊爾(Lindsay Hoyle)拒絕讓一支中國代表團進入西敏宮瞻仰女王靈柩。

英國女王的葬禮將於19日在西敏寺舉行。路透社引述英國外交辦公室消息人士表示,約500名代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受邀。近100名總統和政府領導人以及歐洲各國多名王室成員也將出席,包括巴林王儲、卡達国埃米爾和阿曼蘇丹。消息人士稱,沙烏地王室也將出席。美國白宮已經確認,總統拜登將偕同第一夫人出席葬禮。

英國女王於9月8日逝世,享耆壽96歲。她的靈柩目前放置於西敏宮供大眾瞻仰。據悉,所有獲邀參與英女王葬禮的各國代表,都在葬禮之前先前往瞻仰靈柩。然而根據美媒POLITICO報導,一位熟悉此事的議會高層透露,英國下議院議長霍伊爾(Lindsay Hoyle)表示,他拒絕了讓中國官員進入西敏宮致哀的請求。

報導指出,西敏廳作為國會大廈西敏宮的一部分,下議院和上議院議長對其有管轄權。2021年,部分英國政治人物因批評北京在新疆侵犯維吾爾族穆斯林的人權,遭到中國制裁。在這之後,英國下議院和上議院議長禁止中國駐英大使鄭澤光進入國會大廈,"在這些制裁仍然存在的情況下,這項禁令仍然有效"。

當時,霍伊爾表示,"在他(鄭澤光)的國家對我們一些成員實施制裁的情況下,在下議院莊園和我們的工作場所會面是不合適的。"英國政府則稱,進入議會莊園是由議會決定的事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五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她尚未看到相關報導,但"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國葬是英國的重要活動,外國代表團應英方邀請出席活動,是對已故女王的尊敬和對英國的重視。英方作為主人理應秉持外交禮節和待客之道。"

對於這項消息,霍伊爾辦公室表示"不對安全問題發表評論"。

一位議會官員質疑,有鑑於白金漢宮和英國中央政府都有參與女王後事的後勤工作,下議院和上議院的議長在女王靈柩開放瞻仰期間,是否還對西敏廳保留完全權力。

報導表示,這也暴露了英國議會和英國政府之間的明顯分歧,前者再次對北京採取了明顯強硬的立場。

英議員籲禁止中方出席國葬

對於中國官員出席女王葬禮,已有署名英國議員表示疑慮或反對。英國廣播電視(BBC)報導,英國保守派議員蒂姆・勞頓(Tim Loughton)周四(15日)向該媒體表示,他已寫信向英國政府表明,應該取消邀請中國政府參加女王葬禮,理由是中國在新疆地區侵犯人權和虐待維吾爾人。

勞頓也是去年遭中國制裁的英國議員之一。他稱,英國"不可能有中國政府的官方代表出席如此重要的場合"。

此外,另一名也遭北京制裁的工黨議员甘迺迪(Helena Kennedy)也說:"我非常強烈地感覺到,中國政府官員應該被禁止參與這個英國舉國慶祝我們女王生平的場合。它們正在通過我們立法機構的成員攻擊我們的議會和憲法制度。"

英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更加強硬。本月稍早,在保守黨黨魁競選期間已表明將對北京更加鷹派的特拉斯(Liz Truss)成為英國首相。

特拉斯表示,她打算正式承認維吾爾人受到的待遇是"種族滅絕",並計劃更新英國政府的綜合審查,在中國問題上使用更強烈的措辭,包含其長期外交和國防戰略。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