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王張會:象徵意義居多

2014年2月12日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歷史性會晤引起兩岸媒體的高度關注。台灣媒體評論稱,此次的「王張會」,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周二前往南京訪問,會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此次雙邊的歷史性會晤引起兩岸媒體的廣泛關注。在王張會期間,雙方就互設辦事機構、區域經貿、人道探視議題、大陸台生醫保等問題交換意見。王張會後,雙方就台生納入醫保、兩岸建立互訪機制達成協議,陸方同意在人道探視議題上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人民日報》海外版指出,兩岸拉開鐵幕以來,從"九二共識"的達成,到"辜汪會談",到2008年的兩岸兩會重啟協商,兩岸間大事的協商與處理一直在海協會、海基會間進行,此次"張王會"標誌著兩岸事務的主管部門建立了直接的、常態化的聯繫。《新京報》也撰文稱,王郁琦前往大陸參訪,與張志軍會晤過程中互稱官銜,兩岸首次實現正式"官方接觸",為解開兩岸政治 "死結"邁出了第一步。

兩岸會晤 象徵意義居多

而多家台灣主流媒體則認為,此次兩岸會談的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雖然在雙方會面時互稱官銜,但是新華社等大陸媒體口徑一致地以"台灣方面陸委會負責人"稱呼王郁琦。台灣《自由時報》因此在社論中批評,此次會晤缺乏"對等尊嚴"。台灣聯合新聞網同樣指出,此種做法顯示出大陸方面"只是為了營造兩岸主管機關主管會面及互訪的有利氣氛,並未決定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及治權"。

台灣中央社寫道,雖然這場"由兩岸事務機關負責人共同演出的'王張會'戲碼"實質意義甚少,但代表的不僅是雙方會面、務實溝通,也預示了兩岸未來正視現實、對等協商的可能性。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11日率團前往南京訪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

中央社也指出,王郁琦此次訪問,處處可見大陸方面刻意低調的態度,極度謹慎保守,也不願意在會上釋放更多對台利多。"過去大陸常將兩岸政治議題掛在嘴邊,但從'王張會'到'馬習會',顯示出兩岸在政治議題對話方面的主客易位,台灣主動喊話,大陸卻反而不能面對現實,需要更多時間。"

兩岸談判的重要進展

不少台灣媒體評論稱,周二王張會在台灣最重視的人道探視議題上缺乏成果,唯一達成的重要協議是雙方同意設置陸委會與國台辦常態化的"聯繫溝通機制"。在此一基礎上,王郁琦正式邀請張志軍訪台。台灣《中國時報》分析,從兩岸談判目的看,雙方都取得重要發展進程。對陸委會而言,"聯繫溝通機制"的敲定等同於確立兩岸官方對等談判的重要基礎;對國台辦來說,張志軍得以適時登台訪問,將是中共對台工作的歷史性躍進。

而大陸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則在一篇評論中寫道,張志軍與王郁琦的會面雖是突破,但無須引申太多。該報稱,出於不同目的,外界賦予此次會晤很多的意義,也作了很多的引申,其實有一些是"想太多"。如今的安排只限於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之間,兩岸公權力部門之間的交流仍將維持現有做法。

呂秀蓮:王張會是錯誤的一步

台灣總統馬英九周二曾表示,王張會是兩岸自1949年隔海分治以來,雙邊事務主管官員首次正式會面,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史上意義非凡,對建構兩岸常態化互動關係更具重要意涵。但台灣在野黨民進黨內部對於王張會則抱持不同看法。該黨主席蘇貞昌認為,雖然有很多部分沒有達到人民的期待,例如沒有提到國名,也未談及台灣民主進步價值和自由人權,但互稱官銜仍是小小的進步。

台灣總統馬英九表示,王張會歷史意義非凡圖片來源: AP

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則批評稱,兩岸在南京見面是"錯誤的一步"和"失敗的開始"。呂秀蓮質疑,王郁琦此行是為馬習會鋪路

民進黨立法委員蔡煌琅也不滿地指出,大陸所有媒體將王郁琦形容為"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之下的台灣陸委會的負責人"便是矮化,王郁琦不該"沾沾自喜"。他希望未來王郁琦能大聲說出台灣是主權獨立、民主人權的國家,如此才有實質的對話意義。

綜合報導:張筠青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