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現在對中國非洲政策下定論為時過早

江月2006年11月6日

盛大的中非北京峰會引起了世界注意甚至可以說是引起了歐美國家的警覺。德國之聲中文部採訪了中國的國際問題專家和德國非洲經濟協會的發言人及漢堡非洲研究所所長。面對西方媒體對中國非洲政策的普遍懷疑態度,中國專家為北京的非洲政策進行了辯護,被採訪的一位德國專家認為應該肯定中國對非洲發展的貢獻,但另一位專家則提醒歐洲,不再有理由對慷慨援助非洲的中國提供發展援助。

中非峰會閉幕式時人民大會堂上的夜空圖片來源: AP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5日下午在北京閉幕,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07至2009年)》,簽署了14項總金額約19億美元商務合同和協議。

非洲國家的政府和企業與11家中方企業簽署了14項總金額約19億美元的商務合同和協議。簽約項目包括中國與奈及利亞簽署的高速公路改造項目合同,與加納簽署的農村電話網項目合同,與埃及簽署的電解鋁廠框架協議,合作項目涉及11個非洲國家。並且,中非正式宣告成立中國-非洲聯合工商會。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衣索比亞总理梅萊斯以及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閉幕式上共同宣讀了北京峰會宣言。衣索比亞总理梅萊斯稱,「我們呼籲國際社會鼓勵並支持非洲謀求和平與發展的努力,特別呼籲發達國家增加官方發展援助,切實兌現開放市場和減免債務等承諾,增強非洲減貧、減災、防治荒漠化的能力,幫助非洲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短短一周內,中國連續舉辦兩次頂級國際會議,約60國亞非首腦到訪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張西振教授認為,中國正積極在亞洲和非洲擴大其影響力。他說:「中國現在的外交做的非常活躍,原來是和大國,主要是和發達國家,發展這種經貿關係。那麼現在是發展到從發達國家一直到第三世界國家。最近這幾次都是和第三世界國家和國家集團舉行的這些論壇或是峰會等等,這都反映了中國的外交確確實實現在是個大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現在這麼多國家都願意和中國打交道,和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特別是發展經貿關係,我覺得這個反映了中國的地位有了明顯的上升。」

對於西方批評中國不顧人權支持被西方列入受限制或制裁的非洲國家,以換取非洲的能源,張教授認為,「西方他們有一種偏見。不光是偏見,是從他們私利。因為他們認為,第三世界是他們的傳統勢力範圍。這些國家獨立以後,和他們的宗主國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不同關係。所以他們(西方)就認為他們有權利長期壟斷這種關係。哪個國家都是這樣。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拉克,為什麼要在中東建立他的勢力範圍?當然他也是為了資源,但是他是利用強權來控制。中國是確確實實需要資源,需要能源。但是中國是通過建立一種平等合作關係,經濟上進行一些互補。我覺得這個是一種正常的貿易。他們能源自己本身也用不了,他必然要出口。他賣給誰都是賣。當然了,誰跟他關係好,他就賣給誰。」

德國也有人肯定中非合作

本次中非論壇表明,隨著國力增強,中國外交正從過去儲備力量的「韜光養晦」向與經濟大國地位相稱的「有所作為」轉變。

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德國非洲經濟協會的發言人莫納亞(Monnerjahn)先生。莫納亞先生認為:「基本上來說,我們歡迎中國參與非洲的發展,中國在非洲的積極活動有利於非洲的經濟發展。在中國的參與下,不少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同時,非洲市場也得到了承認。當然,我們也看到中國的非洲政策給非洲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一些非洲國家的債務問題惡化了;不少非洲國家的市場上充斥著中國的廉價商品,比如說紡織產品,衝擊了本地的工業發展。

總體來說,相對中國為促進非洲發展的貢獻來說,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另外,相比歐洲的非洲發展援助政策,中國的非洲政策很少與政治條件掛鉤,而且中國最近跟西方社會孤立的非洲國家,比如安哥拉,蘇丹合作緊密。因此有人批評說,中國目前的非洲政策僅從自己利益出發,不考慮推動當地民主建設。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在過去幾十年的中,歐洲的非洲發展援助政策並沒有能夠像許諾的那樣推動非洲民主進程。當然,非洲渴望民主,非洲也非常希望能夠從歐洲學習民主和良好執政(good governance)的經驗。我不認為中國目前的非洲政策僅僅是為了爭奪石油礦產資源。雖然美國和歐洲由於制裁的原因孤立了一些非洲國家,很少參與當地經濟,比如奈及利亞,還有蘇丹,但是實際上對當地石油和礦產資源的爭奪並沒有停止。應該來說,現在對中國的非洲政策下定論,還為之過早。」

漢堡非洲研究所的所長梅勒爾博士指出,「除了經濟利益之外,中國在非洲也有政治利益。根以前相比,爭取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支持已經不再重要,中國在非洲的存在更多是證明了美國已不再是唯一的霸權力量,中國正在外交上採取主動,中國和美國將在非洲展開一場全面的競爭。」

一貫強調人權與民主的歐洲國家,應如何應對中國的非洲攻勢呢?梅勒爾博士認為,「結論之一是不應該再把中國視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現在給予非洲大量發展援助,因此歐洲向中國提供發展援助已失去了意義。另外可以考慮在某些目前只有中國參與的領域進行投資,如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發展。同時應敦促中國接受提高資源貿易透明度的一些重要協議。這意味著歐洲要與中國加強合作和溝通。這也許可以算是歐洲對中國非洲攻勢的回答。」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