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留德華」子女如何學中文

美嬌2015年10月4日

《爸爸去哪兒》裡的混血萌娃夏天和諾一操著一口純正的台灣腔和東北味讓每一位觀眾忍俊不禁,然而在德國的華人子女們若想說得流利的普通話,也得下苦功。

Bonn Sprachschule Chinesisch Klassenzimmer Deutschland
圖片來源: DW/Chen Meijiao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的中文學校一般都在周末上課,因為平時孩子們要去德國學校上學,所以作為佔了課余時間的中文課並不怎麼受孩子歡迎,尤其年齡比較小的學生,往往覺得自己來上中文課是"被逼的"。當然,如果父母雙方都是華人,那這些孩子就比較喜歡學中文,因為和同班其他人比起來,他們的漢語水準還是比較高的,也能找到自己的"優越感"。而許多"留德華"父母也表示,本來平時說中文的機會就不多,周末再不抓緊時間學習,恐怕中文水準會越來越差。有些家長還驅車幾百公里送孩子來上中文課,為的就是將族裔文化傳承下去。

在德國學習中文困難重重

在德國,這樣的中文學校有很多,波昂華僑中文學校就是其中最早建立的一家,也是波昂市教育局正式承認並掛牌的外國語學校。該校建校30年的經驗顯示,在德華人子女要學好中文還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除了語言環境問題,學習進度慢也是不小的阻礙。每周只有周末3-4小時的學習時間,再經過一周的停頓期,上周學的內容也都統統忘記了;而且如果按照國內從拼音開始的教學方法,學生很快就會失去興趣,進步非常緩慢。

全新學習方式《中華字經》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波昂華僑中文學校引進《中華字經》,讓學生直接跳過拼音階段,將相互關聯的四個字連成詞組,並結合一定韻律使其琅琅上口,孩子們上課的時候跟老師不斷朗讀,課下背誦,把漢字當作有聲音的符號來記憶。老師們表示,這一方法帶給他們很多驚喜。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這種方法才是比較傳統的,古時候並沒有拼音,人們都是通過不斷的背誦和鞏固來學習漢字。

問題依然存在

全書詞匯量近4000的《中華字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聽說能力,很多家長也表示孩子確實能識辨不少漢字。不過在學習這一教材的過程中,孩子的表達和書寫能力並沒有太大提高,因為它都是四字短語,並不重視語序語法結構,也不著重如何書寫。當記者問到字經課老師,學生該如何練習寫字時,她說這門課重在認字,寫字就得在普通班學習。

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字經班並不比普通班好,因為孩子的基礎打得不扎實,忘記得也非常快,有些字生僻難懂,生活中也不經常用。當然也有家長非常支持這樣的改革,覺得孩子的識字能力進步得飛快,但他們也表示,在德國本來就對孩子的中文綜合水準要求不高。

波昂華僑中文學校現任校董會主席文建立(左)和校長盧康樂博士圖片來源: DW/Chen Meijiao

在德華人還有一部分家庭中並不使用普通話溝通,比如"中西結合":使用德語或英語;再比如粵語或其他方言家庭;他們的子女要想學習漢語就必須從普通班開始,而且需要德語和漢語夾雜著授課,那麼《中華字經》就並不適合這樣的孩子,所以許多學習中文的困難並沒有因此得到解決。

中文學校讓孩子更有文化認同感

雖然在中文學校學習並不能讓孩子的中文在短時間內得到顯著的提升,但是家長們都表示願意將孩子送到這裡,而不是自己在家找時間教中文。因為首先自己容易遷就孩子,學習時間也難以固定;其次在中文學校能找到中文學習的氣氛,因為大家都是華人,有著文化上的認同感;此外,學校也會組織一些和中華文化相關的活動,讓孩子在德國也能感受的中國濃厚的節日氣氛和文化熏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