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畸形的中國教育制度

2011年10月15日

《時代周報》認為中國的教育制度畸形發展,重視高等教育,忽視職業教育,因此缺乏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妨礙中國生產結構的轉型。儘管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並且採取了措施,但還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Presseschau China in den deutschen Medien 2. DW-Grafik: Per Sander 2010_06_18_presseschau_chinesisch.psd

該報10月14日的文章認為,最近20年來,國際的教育大學化趨勢也波及中國。中國未來要從批量生產型經濟向品質生產增長型經濟轉變,但問題在於,中國很快會發現,在這方面"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所以也就可以"將大城市70%甚至更高入學率的教育大學化視作畸形發展。"

文章說,中國看重大學教育,是因為中國的教育文化深受孔子哲學的影響,"社會認可和職業成功都與大學畢業相連,這在其它國家很少見。中國的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盡其所能讓獨生子女能夠進入大學讀書。

 "直接落到職業教育體系的青年人,只有在極少的例外情形下才會重新有機會讀大學。職業教育是個死胡同,沒有接受高等教育而直接參加職業培訓教育被看作是職業生涯的高風險。"

文章認為,中國學生在2010年的比薩測試中成績優異,而在"以實用為主的職業教育測試"中"明顯的成績很差","原因在於,中國學生每天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鮮有少於14個小時的,以及在掌握以規則為基礎的知識時明顯採用被動的學習方式。同時,獨立學習和發揮創造性能力也停滯不前。

"……極重的學習任務和被動的學習方式依然如故,儘管在中國也已經認識到,這是中國的專業人員缺乏創造力和獨立性以及品質意識低的主要原因。此外,起阻礙作用的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教育較之大學教育長期遭到忽視。"

文章說,在上一個5年計劃中,也通過投資巨額的職業教育改革項目予以糾正。"可是這一切還不夠。專業人員大多數不合格,只有4%的人擁有技師或技薪水格證書。這是個問題,如果像總理溫家寶認為的那樣,在全球化過程中取決於盡快超越密集生產階段,轉向重在品質產品的生產結構,'中國製造'得成為中國產品和服務領域的正面主導形象。這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目標,然而還相距甚遠。儘管創立職業高校等措施效果良好,這個問題還難以得到持久地解決。"

文章指出,"為了重新調整順序,教育政策的關鍵一步還沒有走出。迄今為止,職業教育幾乎還沒有向這一原則開放,即在職業教育之後可以進入與職業相關的大學深造。只有當職業教育能夠以同等價值進入到高等教育時,在中國才會建立起一個對父母和學生都有吸引力,同時經濟發展也迫切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 ……"

該報斷言,"中國歷史上哲學與宗教相結合的特點,以及在其基礎上所形成的隨行自然的特點決定,中國對外來影響持開放的態度。由此可以期待未來職業教育會以日益多元的形式彼此共存。但一個新的職業教育的系統結構可能要到幾十年之後才會形成。

"無論如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國也早就被認識到了。……"

摘編:林泉

責編:洪沙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