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疫情下倒退的兩岸關係

鄒宗翰
2020年3月2日

口罩出口與捐贈爭議、肺炎命名、兩岸包機,還有假新聞攻防讓已經冷卻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拿下台灣總統選舉史上最高票的蔡英文要如何繼續維持兩岸和平穩定? 德國之聲專訪兩位學者,談談他們的觀察。

Taiwan Taipei Chinesische und Taiwanesische Flagge
這波疫情重挫習近平在中國的領導威信,但反觀台灣,民進黨政府的執政聲望卻來到新高。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PA/R. B. Tongo

(德國之聲中文網) 即便新冠病毒疾病 (COVID-19)已蔓延到全球,並經過世界衞生組織 (WHO)正名,大部分的台灣媒體與民眾仍使用疫情初期爆發時的「武漢肺炎」一詞,這一點一直引起中國政府不滿。

中國官媒《新華網》和《人民日報》近日大幅報導相關新聞,強調有「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發起連署倡議停用「武漢肺炎」和「友善寬容對待來自湖北省市、大陸和海外疫情地區之海內外同胞」等訴求。不過這個號稱在台灣發起的連署,在台灣卻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或媒體報導。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張五嶽對德國之聲表示,「武漢肺炎」當初只是為了簡稱方便。他認為,台灣從官方到民眾都沒有特別歧視或是反中的意味,只有少數既定立場的網友或網紅在操作這種情緒。

德國之聲也就此採訪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丁樹范。他不認為「武漢肺炎」是污名,倒是中國當局當初處理疫情的方式,影響台灣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看法。

他說:「從去年處理香港到今年處理肺炎的狀況,都讓人對共產黨領導的體制高度戒慎恐懼。」他強調,台灣對中國心理上的距離因為疫情更顯遙遠 。

兩岸心靈不契合

張五岳觀察,自蔡英文連任後,1月11當晚國台辦發表了「照表操課」的聲明,1月15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和1月19日汪洋在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都是內容都是「照本宣科」。一直到到2月2日,北京對兩岸關係都是冷處理。這段期間中國政府將重點放在美中貿易戰和隨後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

但他發現,2月3日的兩岸包機事件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根據他的統計,2月2日到28日短短一個月,中國國台辦便發表22篇措辭強烈的批判性文章,頻率之高顯示對台方處理方式極度不滿。

國台辦網站上政務要聞欄位,一篇2月28日新華網的文章,就強調是「民進黨當局『實錘』斬斷台胞返鄉路」。內容說:「民進黨當局既阻止東航運送,又拒絕兩岸航空公司共同運送,進而禁止他們自行返台,形同全面封堵。」新聞還說民進黨「操弄『台獨』媒體、網軍大肆造謠蠱惑、製造恐慌、煽動仇恨」。

台灣方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4日就表示,台方包機防疫計畫都已完成整備,隨時都可以執行任務,但經多方溝通,中方仍以各種理由拖延、拒絕合作。他強調,若循首次包機模式返台,台灣將承擔非常大的風險,也會增加兩岸不必要的誤會,他對於中方的堅持「無法理解」,並表達高度遺憾。

疫情爆發後,台灣防堵中國的病毒入侵和民粹「反中」情緒結合,在媒體和網路上相關言論持續發酵。圖片來源: Imago/Panthermedia

張五岳說,防疫的問題本應跳脫政治,以專業和人道為考量。但新冠肺炎不但沒有成為「和平發展的機會之窗」,還破壞了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

他建議台灣當局在高度防疫之餘,也可以對中國民眾在醫療和人道上提供更多正面訊息,或是對於在台的陸配也能夠適度關懷。這些都有助於兩岸關係正向的發展。

此外,《人民日報》海外版2月26日以<一場疫情撕下台當局畫皮>為題,點名台灣媒體人造謠,像是年代電視台主播張雅琴說:「你要不要回去吃蝙蝠?」還有電視主播陳凝觀說:「北京變武漢啦!」,以及名嘴范世平說:「死在方艙醫院就在那裡燒一燒了」等等。文章引用這些相關言論指控台灣「放任假新聞假消息滿天飛」。

針對這一點,張五岳認為,台灣政府除了杜絕來自中國的假訊息,也應當關注台灣媒體和網路上對於中國方面假消息的傳遞。這樣才能防範兩岸人民進一步仇恨對立以及誤解的升高。他強調,在兩岸關係上,避免意外因素和做好危機管控也非常重要。

如何維持兩岸和平穩定?

兩位學者都強調,疫情當頭,自然是以防疫為最優先。但是疫情告一段落之後,如何維持兩岸和平穩定才是難題。

張五岳說,民進黨完全執政之後,北京雖然不樂見但須務實面對。他強調,北京對台政策一定是等到疫情可以掌控後才會比較明確。他說:「等到兩會的召開,中國領導人才會有對台政策進一步的說明。」他認為現在兩岸關係持續低迷探底,但北京還沒有把兩岸關係當做重中之重。

丁樹范則強調,兩岸要解開僵局,還是有賴北京當局面對現實,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他說:「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是打國民黨一個巴掌,讓國民黨在台灣接受度越來越低。」

但他也認為,在習近平領導下,要北京轉變思維、面對這個既定事實是很困難的事。而民進黨在喊出中華民國台灣後,要如何維持這樣的說法,並接住中國政府隨後丟出的新球,成了新的考驗。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