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較貧困地區人口死於癌症的風險比富裕地區高70%。這是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腫瘤學》的一份英國研究結果。
研究主要作者、倫敦帝國學院公共衞生學系教授埃扎提(Majid Ezzati )表示:"這份研究的好消息是,在所有地區,英國的整體罹癌死亡風險在過去20年有所下降,但也顯示出不同郡縣之間癌症死亡人數的驚人差距。"
在德國,罹患癌症的風險也在下降。但與英國相同,這一趨勢也存在社會地位差異。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的楊森(Lina Jansen)在《國際癌症期刊》撰文指出,社會條件較好的地區,罹癌風險下降的趨勢比其他地區要明顯許多。
楊森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德國8個聯邦州4800萬居民的數據,並比較2007年至2018年的癌症診斷結果。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社會不平等正日益影響德國新發癌症病例的比例。
如何正確地進行乳房自檢、排查乳腺癌?
癌症與社會不平等的趨勢顯著
研究人員首先根據收入、就業率和教育程度等參數組成的社會經濟指數,將所有參與的地區劃分為五組。
研究發現,在所觀察的時間段內,五個組別的罹癌人數都有所減少。然而,與富裕地區相比,貧困地區新發病例率的下降幅度要小得多。研究人員也觀察到,無論是一般癌症還是好發於男性的腸癌和肺癌,情況皆是如此。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這段時期內不平等現象有所增加:2007年,社會經濟最貧困地區的男性新罹癌的比例,比最富裕地區高出7個百分點,這一數字在2018年增加至23%。女性方面,2007年的差異為7個百分點,2018年增加到20%。
哪些因素導致社會不平等?
要對抗這種不平等現象,首先需要瞭解社會經濟最弱勢地區的特點。
儘管醫療服務和基礎設施相對一致,但失業率、領取社會救濟比例或輟學率等個體因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德國癌症研究中心楊森強調:"社會因素似乎比一般基礎設施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員指出,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癌症風險因素分佈程度也在社會不平等中起到重要影響。吸煙、缺乏運動或嚴重肥胖的比例通常與社會經濟地位相關。
更多閱讀:失重狀態有助殺死癌細胞
全球性問題
但這絕非德國和英國特有的問題。據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稱,與癌症相關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在德國或國際上都有廣泛記錄。"無論是接受早期篩查的頻率,還是癌症新發病率、癌症死亡率或癌症存活率,人民的社會經濟背景都會造成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其他國家的研究也顯示出社會不平等。"楊森對德國之聲表示:"我幾乎想不出有哪項研究在新發罹癌病例的比例中沒有存在差距。"
例如,加拿大或美國也得出類似的結果,貧困或教育程度和收入較低群體的死亡率和發病率高於富裕的同齡人,其中肺癌、結腸癌、子宮頸癌、胃癌和肝癌的風險明顯增加。
研究再次得出結論,這可能與吸煙、肥胖、缺乏運動、飲食、酗酒、早期篩查和治療方面的不平等有關。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撰寫了有關社會不平等與癌症的報告,旨在採取措施以彌合這一差距。
更多閱讀: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癌症並非不能預防,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一些腫瘤的誘因。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健康出力。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診斷出癌症總是那麼的意外和沉重。事實上,近一半的癌症都可以避免,單單吸煙一項就是大約五分之一腫瘤的誘因。不僅是肺癌,吸煙也會導致許多其它類型的腫瘤。不過,吸煙雖然是患癌最常見的「自作自受」原因,卻絕不是唯一的一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排在第二位的癌症誘因:肥胖。它會導致釋放的胰島素過高,從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特別是針對腎髒癌、膽囊癌和食道癌。肥胖的婦女因為脂肪組織生成的雌激素水準高,也更容易罹患子宮癌和乳腺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活動少的人更容易患癌。長期研究表明,運動預防腫瘤。身體活動可以降低胰島素水準,避免發胖。這並不需要高強度的運動,散步或者騎自行車就能起作用。
圖片來源: Fotolia/runzelkorn酒精可以致癌。它會誘發口腔、咽喉系統和食道系統的腫瘤。香煙和酒精的組合尤其危險,會使患癌的風險增加百倍。每天一杯葡萄酒是健康的,它有利於心血管系統。不過不要超過一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紅肉可能誘發腸癌。儘管具體原因尚且不詳,但長期研究表明兩者確有聯繫。其中牛肉尤其危險,豬肉好過牛肉,但也有其風險。這些肉讓患癌的幾率增加1.5倍。與此相反,吃魚可以預防癌症。
圖片來源: Fotolia明火烤肉會產生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在動物體內,這些化學物質會誘發腫瘤,對人體的影響目前尚無定論。或許不是燒烤這種方式,而是吃肉本身就具有致癌性。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B富含蔬菜、水果和纖維的飲食有助於預防癌症。不過長期研究發現,健康的飲食習慣對於患癌幾率的影響與原先預想的要小:它只降低了百分之十的風險。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可以影響並改變DNA。其結果是:皮膚癌。雖然防曬霜防止曬傷,但只要皮膚被曬黑,它就已經受到了太多的輻射。
圖片來源: dapdX射線損害基因組成。不過普通的X射線的輻射相對較低,而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就不同,因此CT應只在特別需要的時候做。不過核磁共振是無害的。另外,人們在坐飛機時受到的輻射同樣致癌。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Klaus Rose人乳頭瘤病毒可能導致宮頸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也可能引起細胞變種;幽門螺桿菌(如圖)寄宿在胃裡,可能誘發胃癌。針對很多病原體,人們都可以接種疫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避孕藥雖然會輕微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但它同時降低了患卵巢癌的風險。總的來說,從預防癌症角度出發它們是利大於弊。
圖片來源: Fotolia/Kristina Rütten儘管我們可以做很多,但仍然無法對癌症免疫,一半的癌症病因都是基因或者年老引起的。特別是頭部腫瘤的形成往往不受外界影響。
圖片來源: Fotolia/majcot 癌症:國家之間和國內的不平等
在澳大拉西亞、北美或西歐等地的高收入國家,所有癌症類型的發病率都高於印度、一些海灣國家或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多數中低收入國家。
儘管發病率較低,但中低收入國家的死亡率通常與收入較高國家持平甚至更高。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缺乏及時診斷和治療機會。據估計,全球癌症病例的增加對較貧困國家的衝擊最大。
在多數國家中,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者以及原住民、少數民族和難民等其他弱勢群體無論是罹患何種癌症,其死亡率都高於平均水準。
以哥倫比亞為例,教育程度較低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幾乎是教育程度較高婦女的5倍。在澳洲,原住民罹患各種癌症的總死亡率比非原住民高30%。
如何弭平差異?
世界衞生組織警告:"30%到50%的癌症可以通過戒煙等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接種相關疫苗等公共衞生措施來預防。" 世衛指出,預防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長期抗癌策略。
除了煙草外,世衛也將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和空氣污染列為癌症風險因素。
因此,英國研究報告的作者強調了幫助民眾戒煙等公共衞生計劃的重要性。報告領銜作者、倫敦帝國大學博士生拉希德(Theo Rashid)指出:"我們的數據表明,我們不能承受失去公共衞生項目的代價,迫切需要重新引入和加強國家和地方政策,解決吸煙和酗酒問題。"
除了提高民眾對風險因素的認識外,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已在不同地區成功試行,例如在貧困地區組織更多體檢項目,通過移動式體檢車提供乳房X光篩查和各種免費檢測,消除地理環境造成的阻礙並提供財政鼓勵。
楊森表示:"此類措施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是否能產生相同效果,值得拭目以待。但鑑於各國國情不同,成功與否肯定也會存在差異。"
揚森也強調了預防的重要性:"研究結果再次表明,今後必須付出更多努力,確保無論居住於何地,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受益於健康生活方式建議和癌症早期篩查。"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住得差、吃得省、無家可歸又出不起門:在德國這樣的富裕國家,也有不少人要面對貧窮。攝影師Shamsan Anders的這組照片展現了德國貧窮的「模樣」。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這裡是不來梅的Grohner Düne區,據統計這裡是全德國貧困風險最高的地方,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屬於貧困人口。在德國,收入低於平均線60%的人,被視為貧困人口。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不來梅有三個為窮人提供的「救濟餐桌」,膳食都靠公司、麵包房、超市等捐贈。圖片上,「救濟餐桌」的工作人員正在為Burg「餐桌」做準備,每天有大約125人來這裡。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 來「餐桌」的有個人,也有家庭;有德國退休人員,也有移民、難民。其中一個救濟餐桌的負責人表示,不來梅是一個多元的城市,「沒有緊張氣氛,餐桌的氣氛充滿寬容和感激」。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在「餐桌」幫忙的很多都是志願者——比如圖上80歲的退休老人Werner Dose。此外,還有一些實習生和「一歐元工作」者。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位於德國東部的哈勒,曾經別具魅力,是民主德國的重鎮。如今,這個城市日漸衰敗。在哈勒新城,有很多閒置的破舊樓房。當地失業率很高,前景很差。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上不起課外輔導、辦不起生日聚會、參加不起體育協會——德國有超過200萬的「窮孩子」。在哈勒新城,兒童的貧困率更高,三分之一孩子的家庭都要依靠社會福利、社會救濟。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Schnitte Ost」這個援助機構向大約50個孩子提供幫助。孩子的年齡在6至15歲之間。負責人說,「我們的座右銘是:不讓孩子餓著肚子回家」。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Schnitte Ost」的負責人表示,對該機構的需求持續增加,很多孩子來自難民家庭。該援助機構除了提供免費餐飲外,也輔導孩子們的功課,提高他們的日常生活能力,其中也包括教孩子們刷牙。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在柏林,大約6000人流落街頭,其中60%是外國人,他們大多來自東歐國家。在歐洲大城市,近年來流浪漢的人數持續增加。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Jörg是一名建築機械師,38歲的他已經在街頭生活6年了。他曾受過正規職業培訓,然而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條腿。他抱怨,柏林的流浪漢越來越多,互相之間的競爭更強了。他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天可以重新玩打擊樂,「那真的讓我很開心」。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