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白宮:集束彈已在烏克蘭適度、有效使用

2023年7月21日

美國證實其提供的集束彈已經被烏克蘭用於對付俄羅斯軍隊,稱烏克蘭武裝部隊正在「適當而有效地」使用此類武器,協助反攻。集束彈的爆炸啞彈率很高,其在衝突中的使用極具爭議。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7月20日在華盛頓表示,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恰當、有效」使用集束彈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7月20日在華盛頓表示,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恰當、有效地」使用集束彈圖片來源: Evelyn Hockstein/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7月20日在華盛頓表示,烏克蘭武裝部隊大概從上周開始使用集束彈,「他們使用得很恰當、有效」,並稱該彈藥的使用已經對俄羅斯的防禦和進攻產生了影響。

俄軍目前仍然佔領著烏克蘭南部和東部的大片地區,烏克蘭方面的反攻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但前線的大部分地區似乎進展不大。

《華盛頓郵報》此前援引未具名的烏克蘭政府官員報導說,烏克蘭軍隊正在使用集束彈試圖摧毀俄羅斯在烏克蘭東南部的陣地,俄軍的這些陣地此前拖慢了烏克蘭的反攻步伐。據西方專家稱,俄羅斯此前也已經在使用集束彈。

烏克蘭反攻陷入僵局

02:0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極具爭議的集束彈

在美國7月初宣佈將向烏克蘭提供有爭議的集束彈後,英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盟友與該決定保持距離,表示不會向烏克蘭提供此類武器。這幾個歐洲國家都簽署了約束集束彈的奧斯陸公約。該公約於2010年生效。 迄今為止,已有110個國家簽署,另外還有13個尚待批准的國家。簽約國承諾不生產、儲存和使用這類武器。

不過,俄羅斯、美國、中國、印度等大國都沒有簽署該公約。烏克蘭也沒有簽署該公約。

基輔方面一直在請求集束彈援助,並強調美國提供的集束彈不會被用於攻擊俄羅斯領土或民用設施。

集束彈是將小型炸彈集合成一般空用炸彈與炮彈的型態,利用數量的特性增加涵蓋面積和殺傷範圍,每個小型炸彈又稱為子炸彈。據國際紅十字會稱,它們可以通過飛機、大炮和導彈發射。

除了彈藥在撞擊時造成的最初傷害外,集束炸彈的爆炸啞彈率也很高,在最近的一些衝突中高達40%。這也是集束炸彈備受爭議的原因之一。這就意味著數千枚較小的未爆炸的炸彈仍然殘留,並且可能在數十年後繼續造成人員傷亡。反對使用集束炸彈的人士認為,這種武器可能給平民構成長期威脅。

集束炸彈的爆炸啞彈率也很高,這就意味著數千枚較小的未爆炸的炸彈仍會殘留,並且可能在數十年後繼續造成人員傷亡圖片來源: Jessica Koscielniak/USA TODAY/picture alliance

最新衝突與黑海局勢

在克裡米亞,親莫斯科的官員稱,烏克蘭的一次無人機襲擊損壞了四座行政大樓,並造成了一名少女死亡。此前一天,一個軍事基地發生了不明火災。

本周早些時候,連接半島與俄羅斯大陸的唯一橋樑克裡米亞大橋遭到襲擊。一位消息人士對法新社說,是烏克蘭軍隊使用海上無人機襲擊了大橋。

烏克蘭官員周四表示,俄羅斯在連續第三個晚上用無人機和導彈,對烏克蘭的米科廖夫港和敖德薩港進行「地獄式」襲擊,造成至少三人喪生,20多人受傷。中國駐敖德薩領館的建築也遭到波及,不過中國外交部回應表示,館內人員早已撤離,沒有傷亡。

與此同時,基輔表示,將把黑海上駛往俄羅斯控制港口的船隻視為潛在的軍事貨物運輸船。莫斯科也表示,將該水道船隻視為潛在軍事目標。

此前,俄羅斯退出了黑海穀物協議。在該協議下,去年超過3200萬噸的烏克蘭穀物得以出口,為阿富汗、蘇丹、葉門等嚴重糧食短缺的國家提供了救濟。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表示,可能將黑海船隻視為潛在軍事目標圖片來源: Yoruk Isik/REUTERS

在黑海穀物協議破裂後,烏克蘭指責俄羅斯以糧食供應和對糧食運輸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為目標。烏克蘭農業部稱,俄軍針對敖德薩的一次襲擊毀了6萬噸準備出口的糧食。

烏克蘭表示,儘管受到俄羅斯的威脅,仍準備繼續從其南部港口出口穀物。烏克蘭呼籲聯合國及其鄰國通過聯合巡邏確保糧食安全通行。聯合國安理會將於本周五(7月21日)開會討論俄羅斯退出黑海穀物協議一事。

同時,據俄新社援引俄羅斯國防部的消息報導稱 ,俄羅斯海軍本周五在黑海西北部進行了實彈演習。

(法新社,德新社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烏克蘭有哪些防空武器裝備?它們有效嗎?

02:3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