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身價的鮪魚夫
2012年5月4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想和澳洲的金槍魚巨頭見面可得早起。斯泰爾(Hagen Stehr)正乘著自己的一艘漁船"皇帝魚號",甲板上堆疊了十多個擺滿冷凍鯡魚的托盤。距離海岸還有6海裡,斯泰爾帶著數個巨大的籠子返航,每籠都裝滿近3000條飢餓的鮪魚。這些籠子都是斯泰爾的聚寶庫︰"早餐時間到了,現在是今天的第一次餵食。"
澳洲南部的藍鰭鮪魚数量在過去十年間大幅減少。但危機也總會帶來轉機。1990年代初,嚴格的捕魚限額促使斯泰爾由漁夫轉職為養殖者。他不再追逐為數甚少的成魚,改為捕撈魚苗,並在他的鮪魚养殖場中喂養。他在捕魚限額中找到一條聰明的出路。
鮪魚带來數十億商機
但水產業是昂貴的投資,因為鮪魚的食量如同一個無底洞。一隻鮪魚每成長1公斤約需要25公斤的魚飼料。每日必須以30至40噸的鯡魚和沙丁魚作為飼料餵食鮪魚。對斯泰爾而言,這如同一個巨大的賭註:"這就好像每天把3至4萬美元丟進海裡。然後你只能對天祈禱,希望最後能得到回報。"經過6個月的養殖,大部分的鮪魚会被冷凍運往日本作成壽司。
藍鰭鮪魚是饕客最喜歡的魚種,也是可食用魚類中生存最受威脅的一種。全球的鮪魚供應商最大的客戶是日本,絕大多數的鮪魚最後會被運送至日本的市場。在東京的魚市中,鮪魚售價屢次創下紀錄。一隻完美的200公斤成魚要價超過10萬歐元。
小水手變身鮪魚大戶
全球對鮪魚的需求以及斯泰爾精準的眼光讓他在十年間一躍成為百萬富翁。斯泰爾出生於德國薩爾茨吉特(Salzgitter),12歲時便離家前往埃爾斯費萊特的水手學校就讀,實現了成為海員的夢想。他曾在德國帆船帕米爾號上刻苦工作,隨後參加法國外籍兵團,在18歲時到達澳洲南部的林肯港。
經過多年奮鬥,斯泰爾由一名鮪魚渔夫晉升為澳洲最富有的200人之一。當年他花費15元購買的捕魚牌照如今價值百萬。在斯泰爾與多名競爭對手的努力下,林肯港已經成為南澳的著名漁港。今日這個小城市是最多百萬富翁聚集的地方。
鮪魚育種︰革命性計劃
斯泰爾其實已可以退休,但他不願依靠財產養老。他目前在距離林肯港約200公里的阿諾灣進行一項高度機密的項目。斯泰爾希望不光是喂養鮪魚获利,而是將捕獲的鮪魚圈在陸地上的水池中進行繁殖--這是目前幾乎難以達到的目標。
斯泰爾位於阿諾灣的淨海公司(Clean Seas)就如同一個機密單位。他延攬了來自丹麥、日本和美國的學者,目前已為研究投資3500萬美元。生物學家戴希曼(Morton Deichmann)表示:"鮪魚比其它魚類更加敏感。一旦感覺到壓力,他們便停止進食然後死去。要將鮪魚圈在陸地的水池中繁殖,而且不對弄傷他們,這是十分困難的。剛開始時我們必須摸索學習該怎麼做。"
鮪魚的模擬冒險
最大的問題是:藍鰭鮪魚是野生的魚種。他們只在一定的水域洄游時才會產卵。在自然環境中藍鰭鮪魚会洄游數百公里,由南澳海岸游經西海岸,直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後折返。鮪魚需要近5個月完成這段旅程。
斯泰爾想出了一個簡單但是卓越的方法︰讓魚群誤以為正在洄游,其實整段旅程只在魚的腦內進行。在一個40米長的水槽中不斷變化水流、鹽濃度和水溫。最大的秘訣是以電腦操控光線變化,從而模擬出月相和星象。斯泰爾說:"我們為鮪魚制造出最適合的環境,促使他們交配繁殖。"
漫長的鮪魚繁殖之路
這項試驗自2006年10月便開始進行。由直升機運送每隻超過200公斤的鮪魚至陸地上的研究槽。母魚需要2年以上的時間成長。2009年3月12日,這項計劃終於出現突破︰鮪魚在水池中第一次產卵。斯泰爾稱,那是歷史性的一刻,如今回想起那一幕他仍熱淚盈眶。但成功育種後還有一段很長的道路。斯泰爾將在年底嘗試將10公分長的小鮪魚放入海中的飼養籠裡。預計在2015年這些鮪魚就可以被運往市場販賣。
如果一切順利進行,這個計劃將帶來百萬商機。但斯泰爾追求的更多︰"全球的鮪魚面臨生存危機。如果我們未來仍想繼續食用魚類,那我們現在找到的是一條正確道路。除此之外人類沒有其他選擇!"斯泰爾和他的漁船也曾經過度捕撈鮪魚。他估計,這個創新的成果將能確保鮪魚继續存活。
作者:Norbert Lübbers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魚